2023年深秋,寧夏吳忠市鹽池縣惠安堡鎮老鹽池村里養殖的海鮮還沒有全部上市,已有客戶慕名而來。來自銀川市的客商劉致遠專門驅車100多公里,前來了解青蟹和南美白對蝦的生長情況。“品質好的青蟹我在寧夏還沒見過,想來看是什么情況。”
寧夏鹽池縣鹽堿地蝦蟹養殖項目在水塘上搭建的大棚以及緊鄰的鹽湖 許晉豫 攝
在鹽堿地里養海鮮,是件新鮮事。“鹽堿水羊都不喝,沒想到居然可以用來養海里的蝦蟹。”老鹽池村村民馬曉東說,“以前,村民從鹽池里打粗鹽來吃。后來大家不吃粗鹽了,空留大片的鹽堿地,這地別說種莊稼,草都不好長。”
地處陜甘寧蒙交界的鹽池縣,遍布大小鹽湖,有著2000多年的產鹽史。20世紀末以來,池鹽因成本較高逐漸失去市場,鹽池縣境內20萬畝左右的鹽堿地沒了“用武之地”。
寧夏鹽池并不是第一個探索養殖海鮮的鹽堿地地區。為了突破海岸沿線青蟹養殖規模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的問題,浙江寧波大學的科研團隊想到了“用鹽堿地養海鮮”的辦法。2022年,這一想法在河南黃河故道初步實踐后,鹽池縣科技局關注到了線索,政府穿針引線,提出由當地出臺政策,當地企業提供項目資金,寧波大學負責項目落地的三方合作模式,共同把海鮮“抓”進鹽池。
然而,鹽堿水和海水仍然有著細微差別,讓青蟹和南美白對蝦在西北的鹽堿地里安家并非易事。老鹽池村地下鹽堿水含鹽量比較適宜,但其中仍缺少一些微量元素,鹽堿水的pH值也偏高。
實踐初期,寧波大學科研團隊技術人員、老鹽池村鹽堿地蝦蟹養殖項目技術員張港寧和團隊成員一起,每天都要觀測水質,并進行相應的實驗調配。“青蟹在晚上活躍,我們經常半夜起床觀察它們的生長情況。”工作人員張君說,碰上天氣不好,還要經常檢查大棚有沒有跑風漏雨,“不敢有絲毫馬虎”。
鹽池縣鹽堿地蝦蟹養殖項目養殖的南美白對蝦 盧書劍 攝
“我是2023年2月份來的老鹽池村。經過一系列檢測和調配,終于在7月正式開始養殖。”張港寧說,這里的鹽堿地不僅能養,而且能養出高品質。據了解,鹽池縣鹽堿地基本未開發,地下鹽堿水干凈無污染。“鹽堿水中還有許多天然微生物,我們不用投放飼料,蝦苗和蟹苗都生長得非常好。”張港寧說。
在養殖項目的旁邊,大棚整齊排列,從遠處眺望蔚為壯觀。走近觀看,這些大棚有1.5米高,棚底從地面向下挖30厘米左右,引入鹽堿水后可培養原本漂浮在大海里、富含植物蛋白的螺旋藻。
寧夏鹽池縣怡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德智說,鹽池縣日照長、溫差大、雨水少,使得這里成為國內最適宜藻類養殖的地區之一。據了解,這里出產的螺旋藻產品主要銷往日本、美國及西歐等地,其螺旋藻原料還可以作為南美白對蝦的飼料。
“鹽池縣有大面積的戈壁灘鹽堿地,利用鹵水進行特色養殖前景可觀,海蝦、海蟹、螺旋藻等養殖生產企業相互配合,實現養殖生態循環利用,‘鹽堿地經濟’的路子行得通。”鹽池縣科技局局長屈昊說。
鹽池縣鹽堿地蝦蟹養殖項目養殖的青蟹 盧書劍 攝
經過9個多月的探索,鹽池縣鹽堿地蝦蟹養殖項目取得初步成功,按照市場價估算,每畝水塘的產值在1萬元左右。現在,老鹽池村的南美白對蝦已經端上鹽池群眾的餐桌,養殖的青蟹個體能達到4兩左右。“一年前我還沒見過這些海鮮,現在已經成了半個養殖專家了。”馬曉東抓起一只正在吐泡泡的青蟹說。
唯一略感遺憾的是,由于前期測水質、施工等花費了較多時間,養殖項目直到7月份才開始投放蟹苗和蝦苗,沒能趕在國慶節期間上市,錯過了一波好行情。張港寧說,“2024年,我們打算擴大養殖規模,踩好時間點,一定要讓養殖的青蟹和南美白對蝦趕上好行情、賣上好價錢!”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