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陽春三月,春和景明,國際空港經濟區(成都東部新區片區)各項目工程如百花爭艷,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建設發展好勢頭。位于該片區航空維修制造片區范圍內,緊鄰天府國際機場首批啟動的重要功能性項目——航空經濟總部基地主體結構已全部完工。與此同時,航空經濟總部基地配套道路項目也在全面推進,其中2條城市道路已完成并開放交通,3條園區道路進入路基施工階段。
筆者了解到,截至3月1日,天府國際機場駐場航空公司已達到55家,機場國內國際航線網絡持續加密,樞紐能級不斷提升,賦能成都東部新區臨空經濟產業發展。
成都東部新區經濟正在乘“機”起飛。
臨空,成都東部新區最大的特色
神鳥騰飛起,扶搖九萬里。2021年6月27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執行首飛北京的川航3U8001客機搭載著262名乘客呼嘯著順利起飛……
在這個喜慶的日子里,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式啟用,讓成都自豪地成為中國大陸第三個擁有雙國際樞紐機場的城市。
天府國際機場是我國“十四五”開局之年投運的最大民用運輸機場,是支撐四川乃至西部地區開放的新動力源,定位為成都國際航空樞紐的主樞紐機場,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構建成渝世界級機場群的核心機場。天府國際機場從2016年5月開工,到2021年6月27日投入運營,歷時5年零1個月,建成“兩縱一橫”3條跑道、71萬平方米的航站樓及相應配套設施,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6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30萬噸的需求。遠期規劃建設“四縱兩橫”6條跑道、140萬平方米航站樓,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2億人次、貨郵吞吐量280萬噸的需求。
2024年3月中旬,筆者走進生機盎然的成都東部新區,采寫臨空產業時了解到:天府國際機場2023年已開通國內航線303條,國際航線53條,國內航線通達性全國第一,中轉率處于國內一流水平。2023年旅客吞吐量達4478.6萬人次,單場排名全國第五。
俯瞰天府國際機場。
天府國際機場位于成都東部新區區域范圍內,強大的人流與物流,給成都東部新區帶來了極大的臨空產業優勢。
為打造產城人高度融合的未來公園社區,2023年4月17日,成都市正式啟動第二批50個未來公園社區項目建設。成都東部新區規劃建設三岔TOD未來公園社區、龍馬湖未來公園社區、國家醫學創新未來公園社區、航空物流未來公園社區。其中,國家醫學創新未來公園社區位于成都東部新區未來醫學城,東距天府國際機場僅12公里。國家醫學創新未來公園社區定位為“創新策源轉化新能級、高端醫療人才聚集地”,打造產城人高度融合的未來公園社區。航空物流未來公園社區將圍繞航空物流供應鏈發展、人本生活、智慧綠色健康發展的需求,多途徑解決航空物流供應鏈相關產業人的“生產生活”需求,多維度推動航空物流產業價值鏈向高端延伸,全面服務完善天府國際機場樞紐功能模板建設。
公園社區將是成都東部新區未來城市建設的基本單元和宜居宜業的魅力空間。
臨空經濟區,未來之城騰飛的翅膀
成都東部新區是四川省委省政府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2020年4月28日設立,作為有效推動成渝相向發展,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實施的重要支撐,是充滿期待和蓬勃朝氣的未來之城。戰略定位為加快建設成為國家向西向南開放的國際空港門戶樞紐、成渝相向發展的新興極核、引領新經濟發展的產業新城、彰顯天府文化的東部家園,至2035年的發展目標是:人城境業和諧統一的現代化城市基本建成,人口達到160萬人,GDP達到3200億元。
成都東部新區的經濟定位如此之高,底氣來源于四川省政府批復同意《成都天府臨空經濟區建設方案》,為成都再添一處臨空經濟區,并被定位為成渝世界級機場群核心樞紐、臨空產業創新發展高地、向西向南開放窗口和現代化空港新城。
中國城市臨空經濟研究中心秘書長、北京臨空國際技術研究院院長馬劍認為: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具備走出臨空經濟國際產能合作新道路的潛質,依托“一核四區”空間發展格局,成都天府臨空經濟區的發展前景不可限量。
那么,什么是臨空經濟區?臨空經濟區實際上是一個依托航空樞紐和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供高時效、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集聚發展航空運輸業、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而形成的特殊經濟區域,是民航業和區域經濟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相互提升的重要載體。
現在,成都不僅擁有“一市兩場”(天府國際機場、雙流國際機場),又擁有了“一市兩區”(成都東部新區臨空經濟區和成都雙流臨空經濟區),讓成都東部新區成為“空中絲綢之路”建設的重要戰略載體,是未來與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所在區域的臨空經濟區域產生互動,為沿線國家提供中國航空經濟領域的建設、投資、運營一體化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繪藍圖,臨空經濟區應運而生
規劃決定未來,定位決定高度。
作為后起之秀的成都東部新區臨空經濟,要乘“機”起飛,他們在規劃與定位上敢于創新,大繪藍圖。
首先,四川在貫徹落實國家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部署中,規劃了臨空經濟區,建設核心區150平方公里(其中東部新區100.4平方公里,含機場南片區、未來科技城、未來醫學城、環三岔湖區域)成都天府臨空經濟區,構建“一核四區”(一核:天府國際機場;四區:航空物流和口岸貿易區、臨空高端制造業區、臨空現代服務業區、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區)空間發展格局,引導臨空產業集聚發展,與簡陽、資陽、眉山共建國家級臨空經濟區,打造跨區域產業生態圈。在成都天府臨空經濟區核心區,規劃建設9.3平方公里國際空港經濟區(成都東部新區片區),發展航空物流、臨空消費、維修制造產業。
早在2022年5月31日,成都東部新區就制定出臺了《成都東部新區“十四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是成都東部新區成立以來發布的首個五年規劃,擘畫“成都東翼現代化新城”“成都與重慶聯動的重要支點”發展藍圖。
《規劃》按照市委、市政府賦予成都東部新區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在做強臨空經濟引領和先進制造業承載,充分發揮成都東部新區最大的臨空優勢,增量制造業承載空間。成都東部新區還提出聚焦臨空經濟、著力未來制造,強調科技成果轉化,打造具有比較優勢的臨空經濟示范區、高端制造業核心承載區和成渝科技成果轉化新高地。
成都東部新區先行先試,推動形成了《成都天府臨空經濟區建設方案》,并于2023年1月獲省政府批復。他們在持續完善口岸運行勤務保障機制,推動口岸監管、運營模式優化中,天府國際機場口岸開放通過國家驗收組驗收;天府國際機場一次性獲批4類指定監管場地,成為四川省內首個綜合性指定監管場地,冰鮮水產、食用水生動物、水果指定監管場地已獲批,藥品、生物制品指定口岸已建成,標志著成都航空口岸功能再上新臺階。以“區港一體化”理念申建的四川省首個空港型綜合保稅區——天府綜保區正開展國家部委并聯審批,天府綜保區(一期)已全面建成,意味著臨空經濟區將會吸引更高附加值含量的加工制造和生產服務環節向區內轉移,提升綜保區加工貿易可持續發展能力。
“建圈強鏈”,打造臨空產業新高地
走進民航科技創新示范區科技感十足的總部大樓,才深切感受到什么是科技時代。在大樓三層,正在構建的民航生產運行全流程仿真平臺,將集成機場運控、航司運控仿真、3D駕駛艙飛行模擬器、RPAS運行仿真、區進塔管制模擬機等系統,構建出空管、機場、航司等多主體空地協同環境于一體的一站式仿真平臺。
2023年12月11日,被譽為“民航智谷”的民航科技創新示范區在成都東部新區天府國際航空經濟區正式投運。
據相關人員介紹,天府國際航空經濟區,是對標上海虹橋、法蘭克福等國際航空港,定位為“國家航空經濟示范區、西部國際供應鏈節點、內陸自貿開放新平臺、臨空科技創新新高地”,聚焦“航空維修制造、航空物流服務、航空運營服務和臨空消費服務”4個細分領域,構建臨空經濟產業鏈。
目前,成都東部新區航口局正加快實施的項目54個,總投資650億元。航空物流方面,依托貨站及空運資源,聚焦快遞快運、航空貨代、中轉分撥、供應鏈服務、跨境電商物流五大領域,已簽約落地普洛斯、順豐、豐樹、中外運等重點項目6個,總投資64億元。航空維修和制造方面,依托機庫及飛機流資源,聚焦航線維護、定期檢查、飛機改裝、終端成品研發制造和關鍵器件研發制造五大領域,簽約落地民航科技創新示范區、海目星、錦鑫等重點項目12個,總投資208億元,已完成首架A321飛機客改貨。臨空商貿方面,依托航站樓及人流資源,聚焦商業貿易、臨空會展、特色消費、文旅集散、跨境電商五大領域,簽約落地奧特萊斯等重點項目11個。
四川賽德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客改貨項目。
吉爾吉斯物流通道與國際貿易戰略合作項目被納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務實合作項目清單。
筆者了解到,迄今已有30余個重大產業化項目簽約落地,包括民航科技創新示范區、航空總部基地、普洛斯、順豐,國航、東航、川航、祥鵬等航空公司基地,總投資超過800億元。預計到2025年,臨空核心產業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含航空運輸營業收入800億元)。
建設中的簡州新城和成都未來科技城、成都未來醫學城,配置了較多工業用地,是成都智能制造業增量空間的主要承載地。“十四五”期間,成都東部新區聚焦“智能工業裝備制造、智能消費設備制造、綠色智能網聯汽車制造、高性能醫療器械制造和檢驗檢測”5個細分領域,引進一批帶動力強的鏈主企業,培育壯大一批優勢突出、根植性好、協同度高的骨干企業。預計到明年,成都東部新區先進制造業產值規模將達到600億元。
產城融合,體旅文商農攜手同飛
三岔湖。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投運兩年多來,旅客、貨郵數據的不斷攀升,帶動成都東部新區體旅文商農協同融合發展的態勢穩步上揚。從三岔湖上泛舟、丹景臺上觀星、三魚萌獅文化村看飛機起落,到精彩絕倫的舞獅民俗文化表演……新區以豐富多彩、五彩繽紛的姿態呈現,迅速在游客點贊中火爆出圈。
丹景臺音樂派對表演。
體育是發展旅游產業的重要資源,旅游是推進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成都東部新區從建立之初就牢牢把握了新時代產業發展的新趨勢與新規律,天府奧體公園、未來科技城等新興產業形態,成為本地體育產業和科技創新試驗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為新區探索體旅文商農產業融合發展邏輯提供了新視角和路徑。2023中國·天府龍泉山CHINA100山地越野系列賽、2023中國·成都天府綠道國際自行車賽等一系列國家級重大賽事在新區舉辦,以賽謀城、體旅文商農協同發展的全新模式在新區加速成型。
天府綠道國際自行車賽。
成都東部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2025年第12屆世界運動會世運村、世運廣場及部分項目比賽場地落地,成都東部新區將聚焦打造國內具有明顯首位度的“體育+”產業融合發展樣板,爭創國家體育產業創新試驗區。以成都體育學院、天府國際競訓中心的高能級專業為支撐,依托空港樞紐、山水融城、智力富集等優勢條件,通過體育競訓強基固本、運動醫學增值賦能、體育科創培企興業、體育交往造勢引流,建設“一心一校三園”的天府奧體協同創新產業帶。
三魚萌獅文化村觀景平臺。
體育產業需要賦予文化內涵,文體相互滋養。成都東部新區在文體旅融合發展中,注重地域文化和歷史文化的挖掘與傳承,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體旅產品和品牌上大做文章。從三魚萌獅文化村的火爆出圈,到三岔湖流光溢彩的燈光秀,再到櫻桃采摘季的甜蜜分享,人間煙火氣重新回歸,鄉村與文旅高度融合,已讓我們看到成都東部新區文旅產業的時尚新活力。尤其是丹景山升級為4A級景區,一躍成為年度最熱門打卡點之一。2023年“五一”節,丹景臺順勢舉辦了以“落日音樂派對”“星空露營片場”為主題的“五一”戶外嘉年華活動,吸引了眾多游客參與。這是成都東部新區充分發揮歷史文化底蘊和自然資源優勢,重點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的重要體現。
成都東部新區抓住生活在平原城市的成都人對山情有獨鐘的情懷,把過去一直阻擋人們往來的“界山”——東面的龍泉山變成了“景山”,利用“山水港城”優勢,快速構建起全鏈條全域旅游產品框架體系。
依托臨空經濟區優勢,成都東部新區圍繞打造“國際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目標,正全面梳理發展資源,創新探索“文旅+體育”“文旅+研學”“文旅+鄉村振興”等“文旅+”產業鏈融合發展新模式。他們盯準商旅客,特別是中轉旅客,按不同時段做不同的吸引排列:3—6小時的機場周邊游消費;6—8小時、8小時以上的文旅資源定制半日游、一日游的計劃,讓商旅和中轉旅客在候機的同時領略天府人文美景,空當時間充實而愉快。
成都東部新區的產城融合、體旅文商農協同發展如此快速,是成都東部新區旅游民宿、露營地、鄉村集市、旅游餐飲點的不斷完善,文旅經營業態的不斷豐富,旅游服務供給能力不斷增強的結果,相信成都東部新區會乘著天府國際機場的“翅膀”,未來的發展之旅會越飛越遠,越飛越高。
未來之城,智慧是騰飛的翅膀
智慧,是一座城市騰飛的翅膀。
2023年,成都東部新區第七期“東部新城大講堂”曾邀請北京大學電子政務研究院研究員張錕圍繞“成都東部新區‘智慧未來之城’設計思路”作主題講座,為成都東部新區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提供方向指引和行動指南。
成都東部新區“未來之城”的建設,根據規模總量、空間布局、產業支撐、指標管控四個維度系統測算重點片區承載能力,按照每4.6平方公里,就業人口規模10萬人進行布局,對照人口、空間規模逐步匹配載體資源。目前,已投運天府國際大酒店、云享、悅享、美爵等星級酒店,提供房間約10000間;計劃投用智鏈產業社區(一期),將新增酒店155間、辦公3萬平米、青年公寓526套、零售商業1萬平方米。正在加快建設智鏈產業社區(二期)、航空經濟總部基地、奧特萊斯、工業總部基地等6個重點項目;2025年,將形成酒店約6800間、零售商業約18萬平方米、辦公15萬平方米、中轉公寓約2300套、標準廠房約30萬平方米的載體承載能力。
在生態環境上,成都東部新區積極把握2024成都世園會機遇,加快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建設,預計到2025年,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將實現增綠增景7.06萬畝。屆時,成都東部新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可達到15平方米,城市公園綠地覆蓋率達到80%以上,萬人擁有綠道長度達到1.0公里以上。
便捷的交通,會加速一座城市的發展和強盛。在交通基礎設施上,成都東部新區正全力推動地鐵18號線三期、市域鐵路成資S3線建設。同時,龍泉驛區至天府國際機場S13線、天府國際機場經金堂至德陽市域鐵路S2線前期研究工作正在推進,將不斷完善“高鐵+軌道交通+高速路+快速路+主干路”城市外聯內暢交通路網體系,織密交通網絡,到2025年,境內軌道交通里程將達到47公里,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分擔率不低于50%。
公共服務的保障是市民幸福感的具體體現。成都東部新區按聚集65萬預期城鎮人口規模匹配保障性住房和公共服務設施的供給需求,將新建保障性住房3萬余套,新建和改擴建幼兒園、中小學43所,新增優質學位4.75萬個,新建三級甲等醫院2家,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品質化,讓市民生活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