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年輕人端著咖啡飲品在庭院打卡拍照、孩子們在休閑區玩游戲、老年居民在社區食堂品嘗飯菜……8月8日上午,在成都市青羊區黃田壩街道“成飛里”社區剛剛開業的共享空間里,居民們已找到屬于自己的“舒適區”,聊天、吃飯、看書,一派怡然景象。
“成飛里”社區里的共享食堂。青羊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適老化食堂 吃得放心更暖心
走進位于安康社區的“成飛里”社區共享空間,綠植掩映、花團錦簇,盛夏的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灰白建筑的墻面和庭院里,整個院子生機盎然。社區食堂餐飲區、庭院休閑區、沙龍區、中醫理療區等多種空間布局在兩層樓上千平方米的空間內,為居民提供多樣化的功能。
上午11點半,位于一樓的社區食堂內菜香撲鼻,工作人員正忙著將熱騰騰的菜品裝盤,迎接著首批嘗鮮的顧客。“我要B套餐”“我要一份川味的套餐”,不少老年食客正在點餐,他們三三兩兩圍在一起,吃吃聊聊。
“我和老伴兒選了兩種套餐,有番茄炒蛋、粉蒸排骨、肉沫豆腐、熗炒蓮白,葷素都有了,味道也巴適。”正和老伴兒吃飯的李忠學今年83歲,他們花了24元就吃到了兩份套餐,“年紀大了,天氣又熱,自己燒飯不曉得吃些啥子,有了社區食堂就好了,10多元錢就能吃一份,真是我們的福音。”在取餐區,一些居民正在打包飯菜,李阿姨說:“家里有腿腳不方便的老母親,我就打包回去一起吃,多方便。”
共享空間外景。青羊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點餐區,一塊黑板上標明著當天餐食套餐的菜品搭配。“成飛里”相關負責人王瓊介紹,每天推出A、B兩種套餐,兩葷一素一湯+米飯,一種以川味為主,一種以清淡為主,滿足不同食客的需求,售價均為20元。年滿65歲老人可享受企業減免5元、民政補貼減免3元;針對轄區內失能、殘障老年人還可進行配送到家,此外,每周四還可享受 9.9 元特價套餐。
王瓊說:“考慮到轄區內老年人較多,在整個食堂的設計上也考慮了適老化元素,進出口設計了無障礙通道、就餐區的桌椅和取餐區的吧臺高度都不太高,方便老年人取餐就餐的安全性。”
是共享空間 更是我們的“家”
“一走進來就看到戰斗機元素,好親切,拍下來。”居民方錦星一走進“成飛里”共享空間,就拿出手機拍照。讓他感到親切的是主體建筑上設計的“殲20”元素,一架“殲20”鑲嵌在整個建筑的前部,像是“領頭”者般沖上云霄翱翔藍天。王瓊介紹,該空間曾經是廠房的舊址,長期閑置,考慮到黃田壩轄區居住的大多是成飛公司員工和退休人員,在改造廠房時便將飛機的元素融入其中,借鑒殲20飛機的流線型設計,通過優雅的曲線和平滑的表面,打造出一個富有運動感和速度感的建筑形象,營造出現代、動感和科技感并存,又富有親切感的空間。
來到二樓更是別具一格,中式·茶空間、養生理療、中醫問診等相對獨立的空間布局在此。居民們可以在中式·茶空間喝著功夫茶,聽著古箏;在中醫館問診,請教養生之道;商務人士可以在茶室內商議事宜……每個空間相對獨立又可相互共享,呈現出復合型功能。
市民正在拿飯菜。青羊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王瓊介紹道,這正是設計的巧妙之處,在設計中,運用隔墻、隔斷和多功能家具布置,創造出面積大小不一、形式多樣的區域空間,靈活地匹配社區舉辦公益沙龍、科普講座、閱讀等活動需求,打通空間內的友好性與持續性,回歸鄰里社交的生活節奏。
溫馨、開放又“復古”的社區共享空間,讓居民感受到歸屬感和社區的溫暖。方錦星感言:“對于成飛人來說,這里不僅是共享空間,飛機元素、廠房般的結構都把我們帶入回憶中,這更是我們的‘家’” 。年輕寶媽劉女士說:“這下又多了個遛娃地方,在這里娃娃可以學習看書,我可以學習泡功夫茶,還有食堂吃飯,感覺可以待上一天。”
據了解,該項目是2024年省級民生實事項目,是安康社區“1+3+N”示范性老年助餐網絡的主要載體,可為社區及周邊老年人、居民提供就餐、配餐和送餐服務。該項目的投運為全區“老年人蓉頤助餐”服務設施建設提供了有益借鑒,標志著青羊區在全面推動老年助餐服務體系建設新征程中邁出了關鍵一步。安康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利用好社區空間資源,開展公益集市、養生講座、鄰里沙龍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多樣化活動,創造有充滿活力生機的社區空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