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0.4%的主播月收入10萬元以上”,一個“僅”字讓網友吵翻了。
這個數據來源于今年5月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等聯合編制的《中國網絡表演(直播與短視頻)行業發展報告(2022-2023)》。報告原文顯示,截至2022年末,我國網絡表演(直播)行業主播賬號累計開通超1.5億個,以直播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主播中,超九成月收入為5000元以下,月收入10萬元以上的頭部主播占0.4%。如今突然翻紅,是有些賬號在轉發的過程中,為表達“頭部”與“尾部”主播的收入差距巨大,改為“僅0.4%的主播月收入10萬元以上”,進而引發熱議。
事實上,一方面,它確實揭示了光鮮亮麗主播的艱難一面。當普通人頻頻接觸到“年入18億”“月賺500萬,帶貨7個月掙了3500萬”等真假難辨的信息,難免會造成一種錯覺,但很多時候不過是被“幸存者偏差”蒙蔽。打開直播網頁,你會看到那么多千篇一律的主播在聚光燈前吆喝,門可羅雀的不在少數。另一方面,也更加深了一些人對于主播門檻低、來錢快、穩賺不賠的印象,并在與其他行業的比較中,收入差距更加凸顯,因此“宇宙的盡頭是直播帶貨”等論調支持者眾。
然而,理性觀之,“宇宙的盡頭是帶貨”多是一種調侃,認真就輸了。從個體層面來看,“一夜暴富”“迅速走紅”的故事固然令人羨慕,但復制的幾率并不算大。據業內人士分析,很多主播都會碰上缺乏經驗,以及在供應鏈服務、流量運營、營銷、私域經營、售后服務等方面相對空白的難題。能成功的,其中有勤勤懇懇工作的成分,也不乏運氣、時機等多種因素。從整體來看,內部分化大,發展變化迅猛正是主播等新就業群體的顯著特征,也就是說這在這個復雜多元的階層內部,大家的收入水平、社會地位、工作環境和條件、職業安全和穩定性上本就參差不齊,不應被忽略。
對于頭部主播,支持者有之,質疑者也有之。而從網友對江歌媽媽帶貨的聲援來看,人們對直播帶貨本身并沒有偏見,而是更看重其所能體現的社會價值和情緒價值。正如有網友擔心的“以前的孩子:長大當老師,當科學家,當飛行員,現在的孩子:長大后當網紅”,在網絡文化重塑大眾文化的當下,如何在積極看待新職業的同時,警惕收入差距帶來的負面影響并合理應對,如何提升頭部主播、MCN機構職業素養,是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進入全民直播時代,直播在吸納就業、拉動消費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小覷。群“播”并起、主播“斗妍”是一個必經階段。擇業者在保持開放多元就業心態的同時,也應理性看待、謹慎選擇,不能一味跟風。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