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人物王希季

“兩彈一星”科學家王希季:牧星耕宇的百歲人生

2021-08-10 10:03:40來源:新華每日電訊作者:胡喆

王希季在辦公室(2016年4月18日攝)。
 
  歷經滄桑百載,跨越世紀征程,他是我國空間技術的創始者和組織者之一,是“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
 
  從求學西南聯大到遠渡重洋赴美深造,從參與創立新中國航天事業到隱姓埋名投身研制“兩彈一星”,從主持研制我國的返回式衛星到謀劃星船耀太空……他不斷提出航天新概念,探索宇宙新空間。
 
  作為與中國共產黨同齡的百歲黨員,他始終視發展航天技術為開拓天疆、造福中華民族和全人類的宏偉事業,至今仍思考著中國航天的未來,為航天強國建設貢獻不竭智慧——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技術顧問王希季。
 
  手動計算機、稻田發射場……新中國第一枚液體探空火箭這樣誕生
 
  “尊敬的王希季院士:在您百歲壽辰之際,五院全體干部職工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祝福!”
 
  2021年7月26日,王希季院士迎來了自己的100歲生日。一批批王希季曾經指導和帶領過的航天后輩,紛紛向他送上生日的祝福。賀信、鮮花,訴說著這位百歲老人的成就與榮光。
 
  60多年前,正是在王希季等人的帶領下,新中國第一枚液體探空火箭T-7M成功發射,由此托舉起了新中國的航天夢想。
 
  1958年10月,王希季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在黨旗下莊嚴承諾,要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黨,獻給祖國。彼時,他即將被提升為正教授,準備去東德學習交流。有關部門找他談話,希望他能前往上海機電設計院工作。
 
  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王希季平靜地說:“作為一名黨員,我無條件接受組織的安排。”1958年11月,王希季調入上海機電設計院任總工程師,成為我國早期火箭及航天器技術研究的組織者之一。從此,他更將國家的強盛和民族的發展視為人生的首要目標。
 
  上海市繁華的淮海路上,有一棟名為淮中大樓的老房子,這里是上海機電設計院最早的駐地。很多路過那里或聽到這個名字的人,都很難知道這是怎樣的一家單位。在里面工作的人,誰也不能向單位之外的任何人透露,甚至是自己的家人。
 
  計算機是手動的,為了計算一條彈道,幾個人夜以繼日干兩個多月,計算用的紙比辦公桌還高;沒有發射場,他們把稻田當作發射場,用轆轤絞車把火箭吊上發射架,用打氣筒加壓給火箭加燃燒劑、助推劑……
 
  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國第一枚完全自主設計、自主制造的液體探空火箭T-7M隨著一聲令下騰空而起,奔向遙遠天際。
 
  飛行高度8千米!這枚承載著新中國航天夢的探空火箭成功首飛。
 
  隨后,從探空火箭到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將近十年的時間里,王希季硬是把自己從一個門外漢變成運載火箭專家。眼看到了收獲勝利的時刻,他卻要離開火箭事業,進入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再一次接受全新的挑戰。面對國家戰略和個人利益,王希季毫不猶豫服從國家需要。
 
  “搞航天只能服從科學規律和客觀事實”
 
  1970年4月24日晚9時35分,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在震耳欲聾的轟隆聲中,把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送上了太空。15分鐘后,指揮部的高音喇叭中傳出喜訊。我國成為第五個獨立研制和發射衛星的國家。
 
  直到1999年,王希季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獎章之際,人們才了解到共和國之初那段秘密的往事,知道了王希季等人為航天事業打下的堅實基礎。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這不僅是王希季,更是一代航天人的真實寫照。
 
  出生在春城昆明,畢業于西南聯大。早在青年時期,王希季便懷揣“工業救國”的理想,此后即使榮譽等身仍不停歇,永葆赤子心。
 
  作為我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的總設計師,王希季殫精竭慮、主持研發的衛星返回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經濟薄弱、科技落后,在這樣的條件下,王希季硬是帶領團隊創造出既能叫衛星上天、又能使衛星返回的技術。
 
  “我們首創了返回回收技術,探空火箭在設計之初就開展回收技術的研究,因為當時沒有無線技術,也沒有數傳技術,要拿到發射的試驗數據,只能依靠箭體回收,所以在我們國家,第一次開展空間技術回收技術的就是我們。”和王希季一起共事的范本堯院士回憶說。
 
  巨大的家國責任,往往讓王希季在同事們眼中顯得有些“固執”。這種堅持的背后,既是基于他對國內外技術發展的充分認識,也源于他扎實的理論功底和自信。
 
  王希季常說:“搞航天只能服從科學規律和客觀事實。設計走彎路和研制失敗,損失的都是國家利益。而國家是什么?是千千萬萬老百姓。”
 
  正是秉持著這樣的信念,無論是率先提出太空資源、空間技術體系和空間基礎設施等新概念,還是主持完成我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工程實施方案的論證和編制,王希季始終站在航天發展的潮頭,牧星耕宇。
 
  2006年起,王希季開始關注并積極推動我國空間太陽能電站的發展。
 
  95歲高齡時,王希季還親自研究關于五院“互聯網+航天行動”的課題,深刻思考并主動探尋著中國航天的未來。
 
  “愿為培養一批優秀航天器設計師而奉獻一生”
 
  歷史充分證明,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壯大的根脈基石和動力源泉。
 
  王希季常年筆耕不輟,撰寫《工程設計學》《航天器進入與返回技術》《空間技術》等著作10余部,《論空間資源》《建設中國空間基礎設施》等論文40余篇,《發展中國載人航天的討論》《空間太陽能電站技術發展和對策研究》等研究報告20余份。他堅持著書育人,曾真誠地說:“我愿為發展中國的空間事業、為培養一批優秀的航天器設計師而奉獻一生。”
 
  “王老的百歲人生,就是一個中國人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從精神上追尋、奮斗、拼搏的崢嶸歲月;就是一名航天人在中國共產黨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針的指引下,奮發圖強、勇于登攀、無私奉獻,鑄就卓越功勛的真實寫照。”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院長林益明說。
 
  2020年,中國航天出色完成了以嫦娥五號、天問一號、北斗三號為代表的多項重大航天任務;2021年上半年又取得天和空間站核心艙、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天問一號火星探測等任務的圓滿成功……
 
  當前,我國建設航天強國和世界科技強國取得新成就,圓滿完成以空間站建設為代表的航天重大工程任務艱巨,責任重大。王希季所在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一批批航天人正全力以赴接過前輩傳遞的接力棒。
 
  在王希季工作過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8所,青年職工魏久哲印象最深的就是王希季院士以身許國的精神和不懈探索的情懷。
 
  “王希季院士出生在積貧積弱的時代,青年時期便立志為祖國崛起而奮斗,毅然歸國后投身航天事業,懷揣熱血,一門心思鉆研到底,這份愛國報國情懷和執著科研精神深深鼓舞了我。新時代,我們青年一代航天人更應不忘前輩精神,牢記使命,扎實鉆研,為建設航天強國貢獻力量。”魏久哲說。
 
  “在建黨百年之際,王希季院士用百歲人生、不懈奮斗,為我們每一位新時代航天人、每一位五院人樹立了精神的榜樣、行動的楷模。在新的征程上,我們一定要以王希季院士為榜樣,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堅定航天報國信念,勇攀科技高峰,為推動航天強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黨委書記趙小津說。(記者 胡喆)
責任編輯:馮小玨
聲明: 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列表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内自产一区c区| 么公的又大又深又硬想要|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 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国产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91精品国产一区| 成人午夜短视频| 五月婷婷在线视频| 污视频在线看网站| 啊好深好硬快点用力视频| 婷婷丁香六月天|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高清在线| 欧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冠希与阿娇实干13分钟视频 | 国产精品成人不卡在线观看| 三级三级久久三级久久|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激情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自在现线久久| 国产在线播放免费| √8天堂资源地址中文在线|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亚洲成a人无码| 福利电影一区二区| 国产MD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a∨在线播放高清| 在线精品91青草国产在线观看| 中国国产aa一级毛片| 日韩中文字幕不卡|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五月 |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 说女生二哈是什么意思|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福利院| h在线观看网站| 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 亚洲欧洲春色校园另类小说| 福利视频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