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海河跳水的天津大爺大媽“火出圈”,海河上的獅子林橋、北安橋因此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去打卡參觀,甚至有不少人“腦門一熱”也從橋上往下跳。看似簡單的“縱身一躍”,實操起來并不那么容易。
據報道,僅兩天時間,天津藍天救援隊就從河中救起14人,其中7人因跳水姿勢不對昏迷,2人在水中突發疾病,還有5人因不會在深水中游泳而出現了溺水的情況。由此可見,想要體驗跳水的快樂,僅憑“一腔熱血”可不夠,要做的功課還有很多!
央視網《新聞+》欄目對話中國首位女子跳板世界冠軍史美琴、北京體育大學運動醫學與康復學院講師王博,共同探討跳水的安全問題。以下為采訪實錄:
《新聞+》記者:新手跳水的風險有哪些?
王博:一方面是跳水的外部風險因素,主要有三大類:
第一是跳水的技術動作特點,跳水技術難容易造成身體傷害。
第二是跳水的環境因素,比如跳水過程中水深不夠,或者與周圍障礙物發生碰撞也容易造成傷害。
第三是水體衛生條件,比如開放河流可能會有一些微生物、污染物,對人體也可能會造成一些傷害。
另一方面是跳水者自身的因素,跳水者如果身體狀態不是很好,比如有先天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癲癇等等,或者游泳技術不佳,都有可能成為跳水過程中的風險性因素。
很多人覺得水是流動的,軟的,沒有什么危險性,但其實在入水的瞬間,人體會受到一個很大的沖擊力。以十米跳臺為例,從十米高度跳下來,人在入水瞬間的速度可以接近40km/h至50km/h。
跳水者如果姿勢不正確,頭面部直接拍到水里的話,有可能會發生視網膜脫落、鼻腔出血以及脊椎、頸部的損傷,甚至會出現腦震蕩、顱內出血、昏迷等比較嚴重的問題。
跳水者如果呈仰臥或俯臥的姿勢拍進水中,會造成軟組織挫傷,比如皮下組織淤青、皮下出血,嚴重的還會出現骨關節的損傷,以及內臟器官的損傷,其嚴重程度不亞于交通事故所造成的傷害。
《新聞+》記者:對入門者來說,安全的跳水高度和姿勢是什么?
王博:我認為跳水高度超過3米就有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所以我們建議,如果沒有特別好的跳水技術或者空中姿態的控制能力,水性不是特別好的話,就不要嘗試。
常見的簡單的跳水動作有兩種,一種是身體在空中進行180度翻轉,頭朝下,身體近乎垂直于水面,雙臂伸直,雙手交叉,手先接觸水面,身體隨后入水。
第二種方式是雙臂抱在胸口,身體筆直,以腳先入水的方式垂直向下跳入水中。
史美琴:跳水的風險來自于場地的限制,高度、水深,水一定要有5米深。標準的跳水場館水深一般是4.5—5.5米。
從專業角度來講,腳下水的動作更難控制身體,如果身體沒有控制住,屁股先坐進水中,或者胸口、面部打到水面,都是很痛苦的。
所以頭下水時相對較容易控制身體,因為眼睛能夠看到水,而且手可以先頂水,緩沖其他部位承受的壓力。另外,如果想嘗試翻一周或一周半,沒有體操基礎的話也很難控制住自己的身體,所以建議還是以簡單動作為主,不要擅自嘗試高難度動作。
《新聞+》記者:野外跳水,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史美琴:“腦門一熱”就往下跳是最容易受傷和出問題的。因為他既沒有基礎,也對高度不了解,更不會找準定位,如果毫無基礎的話,其實就是摔進水中的,很容易受傷。
如果真的很喜歡跳水,想嘗試跳水,可以平時拉一拉韌帶,學學倒立、前滾翻、后滾翻,這是一些基本功和體能的訓練。有了一定的訓練基礎后,入水前控制不好動作時,你就能夠做到縮緊身體,縮小半徑,保護好頭部、面部。要把臉保護好,把頭保護好,減少傷害面。
跳水之前一定要做好熱身,可以壓一壓韌帶。如果條件允許,不要一下子就從高處往下跳,可以先嘗試從低一點的地方往下跳,有助于適應水溫和環境。
王博:室外水溫一般比較低,跳水之前一定要做好準備活動,否則瞬間入水時,血管急速收縮會造成循環阻力增大,容易引起抽筋,導致溺水,甚至導致一些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發生危險。
另外要注意,跳水之前不要喝酒,因為人在醉酒狀態下游泳或者跳水存在很大風險。
《新聞+》記者:如何看待天津“跳水熱”?
王博:我建議理智看待,不要盲目跟風。因為獅子林橋橋高超過6米,水流量比較小的時候是7米,在這里跳水其實是非常危險的。
會游泳不等于會跳水,因為跳水需要極強的空中姿態控制能力。入水瞬間應該保持什么樣的姿勢,以及人體對沖擊的耐受力,這些都是需要一定時間去練習的。
史美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大家對運動的熱愛不斷增強,有些人敢于挑戰自我,認為跳水是很開心的一件事,或者是一種發泄情緒、放松身心的生活方式。我們當然提倡運動,但一定要在安全的環境中去嘗試。
此外,目前對老百姓開放的專業跳水場館非常少,需求和市場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作為專業的運動員、教練員應該多宣傳如何安全跳水,為大家普及跳水常識,這對跳水項目也是一種促進。只有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大家才會更加熱愛跳水,這項運動才能延續下去。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