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手拿著檢查錘,左手拿著手電筒,安排起工作井井有條,向新工介紹大橋梁體內的維護工作時更是滔滔不絕。這是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西安工務段渭南橋隧車間華山養修工區工長張晉剛工作時的狀態。
圖為職工行走在南同蒲黃河橋上。喬小虎 攝
南同蒲鐵路黃河橋是一座跨越黃河、連接晉陜兩省的大型鋼梁橋,由原來的鏤空的鋼梁結構改造成了箱梁結構,全長1100米。國鐵西安局西安工務段渭南橋隧車間華山養修工區的22名職工,定期對梁箱體內橋面鋼軌、聯結零件、排水設施進行全面檢查和養護工作,他們在黃河橋上“踏浪”前行,守護橋梁安全。
8月24日早晨,華山養修工區工長張晉剛和工友拿著扳手、頭燈、敲擊錘等維修工具,從工區出發,經過30多分鐘的車程來到橋下,開啟了一天的檢查作業。
“今天我們的任務是檢查橋面線路設備和橋肚內的橋梁設備狀態,天氣比較熱,大家備好藿香正氣水。”上橋前,張晉剛和工友們帶上那標志性的2.5升大水杯,沿著垂直階梯向20多米高的大橋拾級而上,在橋上一待就是4個小時。每兩周,他都要帶領工區職工對黃河橋進行一次全方位檢查。
圖為張晉剛在南同蒲黃河橋上進行檢查作業。任偉 攝
張晉剛不僅是工區年齡最長的工人,也是唯一一位上過戰場的退伍老兵,今年已經是他堅守黃河橋第9個年頭。曾經的軍旅生活,不但留給張晉剛沉甸甸的勛章,還給予他強健的體魄和鋼鐵般的意志。“作為一名軍人,我的使命是保家衛國;作為一名鐵路人,我的使命是人民鐵路為人民;現在我作為一名工長,我的職責就是帶領我的工區,維護好管內的線路設備,確保旅客列車安全運行。”張晉剛說。
陽光下的橋面熱浪滾滾,全金屬構架的鋼梁橋上溫度最高能達到60℃左右。“太陽越曬,我們穿得就越嚴實,長袖、長褲都是標配,否則皮膚很容易曬傷。”剛剛工作1年的青工田皞坤稱。
張晉剛說工區的這些青工,比他的孩子年齡還要小。他總是像個老父親一樣,叮囑他們帶水、帶防暑降溫藥品,做好防曬,教他們檢查設備的技巧和方法。
“我剛來這里的時候,這座橋還是鏤空的鋼梁,一過火車橋就震動得很厲害,尤其再看到腳底下的河水,整個人心驚膽戰的。”青工田皞坤坦言,“剛開始上橋沒經驗,眼鏡都掉下去好幾次”。
“暑運期間,橋上日均有20多趟列車通過,我們要加密檢查頻次,每個月需對8萬顆螺栓、橋上3408根枕木、6816條構螺栓以及96個支座進行全面檢查。”工長張晉剛介紹。
圖為張晉剛在南同蒲黃河橋箱體內為青工傳授專業知識。任偉 攝
簡單的午餐和休息后,下午14時,張晉剛和工友又開始了檢查橋梁箱體內設備。工人們帶著手電,從橋梁下方的檢查洞鉆進密封的箱體。金屬材質的鋼箱梁橋導熱快,箱體內部密不透風,夏日箱內最高溫度接近50多度。每次檢查,工人們全身衣物都會濕透,無異于蒸箱里走一遭。
“在漆黑空曠的箱梁橋內,檢查錘就相當于我們的‘聽診器’,通過敲擊檢查梁體螺栓是否有松動、脫落、開裂,有無危及上方鐵路線路的安全隱患。”借著頭燈的光亮,張晉剛帶著職工檢查洞內支座設備情況。由于橋洞內環境潮濕,橋梁活動支座和螺栓經常被銹蝕,需要他們定期檢查、除銹和更換銹蝕螺栓。
如今,即將退休的張晉剛依然在堅持“傳幫帶”,培養了一波又一波的“新兵”。“我帶出來的必須是全能的‘特種兵’。”張晉剛說。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