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后,還會有人記得我嗎?”

2024-08-29 10:43:36來源:長安街知事作者:京平

今年8月,周光召院士在京逝世。1999年獲頒“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23位“兩彈一星”元勛,如今僅有兩位健在。

時光荏苒,歲月無情,幾乎囊括了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內所有科學界精英的這群人,為我們撐起幾十年和平天空的這群人,正漸行漸遠,只留下高大的背影。

眺望那些隕落的星辰,人們經常會想起這樣一個故事:1986年7月,當時已在彌留之際的鄧稼先提出了一個簡單的愿望——希望能再去看一次天安門。當轎車沿著長安街緩緩行駛,鄧稼先轉頭問妻子許鹿希:“你說,三十年后,還會有人記得我嗎?”

今天的我們,可以堅定回答——這盛世,如你們所愿。無論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祖國永遠記得,人民永遠記得。

(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1949年10月1日,當第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近代以來歷經苦難斗爭的中國人民,終于迎來中華民族浴火重生的曙光。

然而,新生的喜悅也伴隨著嚴峻的現實。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虎視眈眈,依托其在二戰中快速增長起來的軍事、經濟實力,企圖把年輕的共和國扼殺在搖籃里。20世紀50年代中期,西方勢力開始對我國實施全面封鎖和打壓,并多次進行核威脅。朝鮮戰爭期間,美國時任國務卿杜勒斯更狂妄叫囂,“如果不能安排停戰,美國將不再承擔不使用核武器的責任。”

相比之下,彼時的新中國“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遑論國防尖端科技。為盡快增強國防實力、保衛和平,黨中央領導集體作出了發展“兩彈一星”、突破國防尖端技術的戰略決策。

1958年,在蘇聯的援助下中國建成了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1959年6月,中蘇關系破裂,蘇聯隨即撤走全部專家,帶走了圖紙和資料。彼時嘲諷之聲不絕于耳,“中國(窮得)三個人穿一條褲子,二十年也搞不出原子彈;中國種的是‘蘑菇云’,收獲的是‘鵝卵石’。”

但這些嘲諷者、看衰者似乎忘了,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忠誠為民、為民請命的人,就有埋頭苦干、拼命硬干的人。

“自己動手,從頭做起來,準備用8年時間,拿出自己的原子彈!”毛澤東同志如此號召。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工程代號為“596”,即蘇聯毀約的年月。“一定要在不遠的將來,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戈壁沙丘下的指控室里,墻面上寫著這樣的標語,寫出的是那一代人排除萬難、保家衛國的意志和決心。

(二)

科技攻堅,關鍵在人。只是,人從何來?

“同學們,聽吧!祖國在向我們召喚,四萬萬五千萬的父老兄弟在向我們召喚,五千年的光輝在向我們召喚,我們的人民政府在向我們召喚!回去吧!讓我們回去把我們的血汗灑在祖國的土地上灌溉出燦爛的花朵。”

1950年,26歲的朱光亞在回國途中與51名留美同學聯名發出了《致全美中國留學生的一封公開信》,道盡了赤子之心。

而在大國的政治博弈之下,科學家的抉擇何其艱難。這一聲“回來”背后,是錢學森被美國軟禁5年、歸國路上不敢下船的忍辱負重;是郭永懷將嘔心瀝血鉆研出來的資料全部焚燒殆盡的毅然決然;是周光召自愿放棄深耕多年的基礎理論,轉向原子彈研究的從頭開始……

“以場為家,以苦為榮,死在戈壁灘,埋在青山頭。”回國已是跋山涉水,而這又僅僅是漫漫征程的第一步。

“兩彈一星”研發駐地大多偏遠封閉、環境惡劣,戈壁灘更被當地人稱作“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除了生活條件上的艱辛窘迫,研究基礎薄弱是更大的困頓。那時大型計算機在中國十分稀缺,研究人員硬是靠著飛魚牌JSY-20手搖計算機,計算出了第一顆原子彈相關的數據。

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原所長李德元曾回憶道,即使是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舉足輕重的人物——彭桓武先生當時也并不知道氫彈是什么樣子。為搞清氫彈“模樣”,大家做過現在看來很“蠢”的事——把好幾個月的《紐約時報》借來,一頁一頁翻,希望找到蛛絲馬跡,可惜什么也沒有找到。可以說,探索者們手中除了最基本的物理學原理,就只有幾十麻袋計算草稿、古老的算盤珠子、一顆不知疲倦的大腦和一顆為國跳動的心臟。

“兩彈一星”是國家最高機密工作之一,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這既是保密要求,又是創業者的使命自覺。很多時候,在一起工作的同事互相不知道對方名字,也不清楚對方的研究內容,甚至不知道自己研究的對象將會用在何處。

接受原子彈研制任務時,妻子問“去哪兒?”“做什么?”“去多久?”鄧稼先連續回答了三個“不能說”。因在國際上知名程度高,王淦昌改名“王京”,在物理學界消失了整整17年。當時,同樣“赫赫而無名”的還有“核潛艇之父”黃旭華,自1958年被秘密召至北京,開始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的論證與設計,他“人間蒸發30年”,父親去世也未能再見一面……

國在先家在后,有國才有家。隱姓埋名的他們,做的是驚天動地事,雖萬難而不言悔。

(三)

1964年10月16日,巨大的蘑菇云在羅布泊荒漠騰空而起,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度嗣袢請蟆房l號外向世界宣告:“這是中國人民在加強國防力量、反對美帝國主義核訛詐和核威脅政策的斗爭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兩彈一星”鑄就了共和國的核盾牌,奠定了我國國防安全體系的基石。也是自那時起,中國重返聯合國、中美蘇三角關系的形成、與美蘇等大國關系正?;纫幌盗兄卮笸饨贿M展得以實現。這深刻影響了國際戰略格局演變,塑造了中國嶄新的大國形象,為后來幾十年的和平環境奠定了基礎。

鄧小平同志曾感言:“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

這段“爭氣故事”有力地證明了,不發展是最大的不安全。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元勛們創造了彪炳史冊的功績,也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特別是科研人——“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

一路走來,今天的中國硬核科技越來越搶眼。“嫦娥”探月、“北斗”組網、“神舟”飛天、“天眼”巡空、“蛟龍”入海、“鯤龍”擊水……一批“國之重器”的紛紛亮相,標注著“兩彈一星”精神的薪火相傳,激揚著“中國人民一定能,中國一定行”的民族志氣。

(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

今天,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激烈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各國間圍繞創新的較量步步升級,中國要獲得更大發展,要將國家發展與安全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能指望別人,必須更多地立足于自身力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這不僅是歷史的昭示,也是現實的倒逼。身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地緣沖突發酵與反全球化逆流疊加,國際形勢愈發嚴峻復雜。一些國家將中國誤判為“戰略競爭對手”,掏出了自己擅長的“冷戰劇本”。某種意義上,當下之局與當年并沒有根本變化。唯有繼續拿出革故鼎新的勇氣、堅忍不拔的定力,方能為自身發展爭取主動權。

一度,隨著社會思潮的多元化,有人妄斷,“兩彈一星”模式難以復制,再也不會出現那種奇跡了。但事實是最硬的試金石。君不見,遭遇閉門羹后,我們用12年兌現了“中國人要上就上自己的國際空間站”的諾言;為了擺脫對美國GPS的依賴,我們用了26年讓北斗系統成為全球導航領域的璀璨明星。

“兩彈一星”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激勵著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攻堅克難,勇攀高峰。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一步一個腳印,在各個領域寫好我們這個時代的故事,這也是對前輩最大的“記得”。

大國崛起,奠基于精神。先行者們的功業永存,他們的理想情懷和信仰信念,更為后來人構建出復興之路上穩定的“意義世界”。

“你們在我們的記憶里,我們在你們為之奮斗的事業中。”那些埋頭苦干者、拼命硬干者、勇敢擔當者、無私無畏者,永遠是這個民族、這個時代的英雄,永遠是中國最硬的脊梁。

責任編輯:邱小宸
關鍵詞: 周光召
相關閱讀
列表
文章排行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自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视频二区| 国产精品成人va|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 美女被免费视频网站a| 性一交一乱一伦一| 亚洲色av性色在线观无码| 2019天天干| 旧里番洗濯屋1一2集无删减| 国产一级淫片a免费播放口之 | 蜜桃视频在线观看官网| 小娇乳H边走边欢1V1视频国产|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 五月婷婷婷婷婷| 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十九岁日本电影免费完整版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7|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 国产av激情无码久久| a毛片在线还看免费网站| 欧美一级片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播放| 欧美美女黄色片|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A∨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 成人怡红院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成人18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va在线观看| 蜜桃视频无码区在线观看| 大学生情侣酒店疯狂做| 九九精品视频在线|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免费视频| 国产精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蜜芽|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 男人都懂的网址在线看片|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一级特黄aaa大片| 欧洲多毛裸体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