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淮安的河下古鎮,遠遠可見一尊身披鎧甲的女將軍雕像矗立于高壇之上:她手握刀把,站在一面大鼓前,英姿颯爽。
這位女將便是大名鼎鼎的梁紅玉。她的“名”,來自風塵女子戰沙場的傳奇,來自赫赫戰功破祖制的英勇,更來自一心只為保家國的情懷。
因此,當人們細數中國古代的巾幗英雄,總繞不開梁紅玉。動蕩的時代給了她逆天改命的機遇,而她堅韌頑強的精神又為“紅顏列傳”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淪落紅塵,幸遇良人
梁紅玉,正史中不見其名,只稱梁氏,“紅玉”這個名字首見于明朝張四維所寫傳奇《雙烈記》:“奴家梁氏,小字紅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東京人也。”
梁紅玉出身武將世家,自幼追隨父兄練就一身功夫。北宋末年,江南方臘起義,連陷州郡。官軍屢次征討,梁紅玉的父兄隨軍平叛,因失利而獲罪被誅。不久,金兵大舉南侵,梁紅玉和家人流徙京口(今江蘇鎮江)。受生活所迫,梁紅玉淪為營妓。所謂營妓,即軍中的“官妓”。梁紅玉以舞劍彈唱、清高脫俗,成為風月場上的奇女子。
美女自有英雄配,梁紅玉的英雄便是韓世忠。《宋史》載韓世忠“風骨偉岸,目瞬如電。早年鷙勇絕人,能騎生馬駒……年十八,以敢勇應募鄉州,隸赤籍,挽強馳射,勇冠三軍”。
這樣一位青年才俊,也難免遭遇仕途不公。在平定方臘的戰役中,韓世忠親手擒獲方臘,卻讓上司辛興宗搶去功勞。班師回朝行至京口,統領全軍的太監童貫挾大勝之喜,召營妓侑酒,梁紅玉就在其中。
與其他將領大吹大擂不同,韓世忠獨自居于角落悶悶不樂,引起梁紅玉的注意。官場失意,情場得意,幾番交談之下,梁紅玉被韓世忠的才華和志向吸引,韓世忠也因梁紅玉的不落俗媚、與眾不同心生好感。兩人情投意合,惺惺相惜,在這個晚上許下了一生的諾言。
梁紅玉知道韓世忠只是一時懷才不遇,以他的膽識謀略,成就功名事業只欠一個更好的機緣。因此,她下定決心追隨情郎,披上鎧甲隨他南征北戰、抗擊金兵。
從此,煙花之地少了一名當紅“花魁”,戰場之上多了一位巾幗英雄。
連環畫《巾幗傳奇——梁紅玉》。
“雙面間諜”,平叛退金
靖康之役,金軍大掠汴京而退,北宋滅亡。宋高宗趙構倉皇逃往南方,建立南宋,定都臨安(今浙江杭州)。禍不單行,建炎三年(1129年),御營統制苗傅勾結威州刺史劉正彥,在臨安擁眾作亂,逼迫趙構退位,禪位皇太子,并要挾隆祐太后垂簾聽政。韓世忠率軍平叛,苗劉二人則將留在臨安的梁紅玉及其子扣押為人質,以此制約韓世忠的行動。
此時,南宋宰相朱勝非想出里應外合之計,而此招能否成功全在梁紅玉。朱勝非先勸說苗傅派遣梁紅玉去秀州(今浙江嘉興)勸說韓世忠。梁紅玉假意應允,“馳出都城……一日夜會王(韓世忠)于嘉禾”。
梁紅玉就這樣成為“雙面間諜”,一面假裝勸降韓世忠并安撫苗劉叛軍,一面與丈夫繼續進軍,根據敵方情報協助他進行軍事部署,一路闖進臨安。
叛亂很快被平定,高宗親書“忠勇”二字表彰韓世忠夫婦勤王救駕的功勞,并稱贊梁紅玉“智略之優,無愧前史”,同時“給內中俸以示報正”,封“護國夫人”。朝廷給功臣之妻俸祿,這在歷史上是破祖制的頭一次。
至此,梁紅玉徹底實現了身份轉換,以女將軍的角色在歷史舞臺上初露頭角。
然而南宋內亂給了金軍再度南侵的機會。建炎四年,完顏宗弼(俗稱金兀術)率領十萬大軍,長驅直入,在大肆擄掠江浙地區后準備北返。時任浙西制置使、駐守鎮江的韓世忠,將八千兵馬駐于松江、江灣、海口一帶,準備伏擊金兀術的軍隊。
在這次伏擊中,梁紅玉的軍事指揮才能展現得淋漓盡致。面對渡江北撤的龐大金軍,梁紅玉仔細分析戰況,認為敵我力量懸殊的情形下,只宜智取不可力敵。她建議兵分兩路,采取誘敵深入之計,充分利用地形之利,伺機圍剿敵人。
于是,夫婦二人嚴密部署,分工配合:韓世忠親率戰船攔截金國軍隊,設法將敵軍引入事先設好的埋伏圈;梁紅玉則登上中軍樓船,“親執桴鼓”,指揮作戰。鎮江金山之上,梁紅玉紅裝披掛,俯瞰大江上戰局的變化。她身先士卒,不畏流矢,為軍隊擂鼓助威。“聞鼓則進,鳴金收兵”,她號旗一指,大軍形成合圍之勢,金軍東、西兩面皆突圍不成,被打得暈頭轉向,潰不成軍,倉促駛入建康(今江蘇南京)東北死水港黃天蕩。
一個擊鼓,一個突圍,韓世忠、梁紅玉連續打退了金軍的十幾次進攻,將金兀術的軍隊阻擊在長江南岸長達48天之久。
黃天蕩之戰是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之一,然而戰后梁紅玉顧全大局,并沒有居功請賞,反而上疏彈劾丈夫韓世忠“失機縱敵”,致使金兵突圍而去,請朝廷“加罪”。事實上,韓世忠此戰已達到擊退金兵的戰略目的,即使不追加封賞,也不至于彈劾論罪。
梁紅玉這一深明大義的舉動博得人人稱贊,傳為美談,朝廷為此再加封她為“楊國夫人”。
清末畫家吳友如繪制的梁紅玉船上擊鼓畫像。
重建楚州,歸隱田園
紹興五年(1136年),韓世忠出任淮東路宣撫處置使,駐軍楚州(今江蘇淮安)。當時的楚州雖為戰略要地,但幾經戰亂、滿目瘡痍。韓世忠、梁紅玉夫婦率領軍民,同甘共苦,在舊城之外再筑新城,以備抗敵之需。史料記載:“世忠披荊棘,立軍府,與士同力役,其夫人梁氏親織薄為屋。”
經過多年苦心經營,楚州恢復了生機,又成一方重鎮。在梁紅玉的協助下,韓世忠駐守楚州10多年,“兵僅三萬,而金人不敢犯”。
南宋內部一直存在著主戰與主和之爭:以岳飛等為代表的主戰派,高喊“直搗黃龍,迎回二圣”的口號;以秦檜等為首的主和派,主張與金議和,偏安一隅,當權之后更力主與金國簽訂紹興和議。和議既成,在宋高宗的支持下,秦檜開始收奪韓世忠、岳飛等人的兵權。在此情景下,朝廷對韓世忠明升暗降,封的官職越來越大,實權卻越來越小。
勘破世情之后,韓世忠干脆選擇歸隱,淡然自如地來到臨安城西部馬螣梅園,與梁紅玉擺花弄草、縱情山水,以安享晚年。梁紅玉則將全部精力放在教育兒子韓彥直身上——后來,韓彥直成為南宋著名的農學家、政治家。
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韓世忠去世。兩年之后,梁紅玉也病逝了,與韓世忠合葬在蘇州靈巖山。
在兩宋之交、風雨飄零之際,梁紅玉以智慧和勇氣,從家道中落的營妓,成長為抗金女英雄。在與丈夫并肩作戰的戎馬生涯中,她內平叛逆,外御強敵,無愧于巾幗之名。
明代《楊國夫人傳》盛贊梁紅玉:“若楊國者,女中丈夫也。靖康、建炎之際,天下安危之機也。天賜忠武,楊國是天以資宋之興復也。”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歷史學院)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