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針驗巧、品書閑談、吃巧果,看看古人怎么過七夕?

2024-08-10 10:38:18來源:人民日報作者:付陽華
原標題:藝術星空中的詩意七夕(古悅新喜)

農歷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在中國傳統節日中,七夕節頗具浪漫色彩。從動人傳說到傳統風俗,從手藝傳承到創新表達,千百年來,七夕文化以其獨特魅力深度融入人們的情感世界和社會生活,并隨著文學、美術、戲曲等創作豐富著中國文化長卷。適逢七夕佳節,品賞古代藝術中的七夕風俗,探尋七夕文化內涵,對賡續中華文脈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注入浪漫文化想象

日月星辰寄托著人類的無限遐想。七夕節便源于古人對宇宙星空的觀察,可謂是仰望星空的節日。

作為星象,“牽牛”“織女”很早就出現在古代文獻中。《詩經·小雅·大東》便記述了牽牛星和織女星的位移,自此以后,典籍記載不絕如縷,經由人們的浪漫想象,河漢象形也逐漸演化為神話傳說,被賦予人的情感,且代代相傳,不斷豐富完善。在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白灘村出土的東漢“牛郎織女”畫像石上,就以星象與人物、動物組合的藝術形式,生動表現了漢代的牛郎織女神話故事,其中牛郎、織女的形象已是人的樣貌。在陜西省榆林市靖邊縣楊橋畔鎮的渠樹壕漢代壁畫墓中,也出現了星辰符號和擬人化的牛郎、織女形象組合圖像。畫面上,織女坐在織機旁,牛郎則牽著牛,二人隔著云氣紋所象征的河漢,頗有“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之意,也被賦予“男耕女織”這一社會生活內涵。

“七月七日,牽牛織女會天河”,晉代形成了完整的七月七日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為七夕文化注入新內涵。自此,以牛郎織女為主題來寄托人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畫面反復被描繪。比如清代《緙絲七夕乞巧圖軸》,用平緙、構緙等技法彩緙了七夕佳節牛郎、織女在天上鵲橋相會,人間婦女對空乞巧等場景,將神話傳說與現實生活連接起來,彰顯美好寓意。清代姚文瀚《七夕圖軸》,也采用天上與人間對應的構圖形式進行立體藝術敘事,畫面明麗工整,情節刻畫豐富,除銀河鵲渡、乞巧活動外,更表現了男耕女織、祈求豐收等耕織文化,以及古代教育體系中的“六藝”等表演性質的情節,為“七夕圖”注入了更多精神意蘊。

深厚的文化底蘊鋪就七夕的節日色彩,使其充滿浪漫氛圍。在現當代畫家如傅抱石、戴敦邦等筆下,或以浪漫想象,或以現實描繪,表現牛郎織女故事,豐富七夕文化表達。牛郎織女故事頻繁出現在壁畫、中國畫、年畫等媒介中,實現了更廣泛的文化傳播。直至今天,七夕文化所蘊含的內涵仍得到普遍認同,并借助各種形式被傳遞。

追求智巧美好愿景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巧是什么呢?《周禮·考工記》記錄了“國有六職”,其中女性擅長“治絲麻以成之”。女子向織女星乞巧便是希望自己針線巧、心思巧。古代畫家也多以乞巧入畫,展現當時人們過七夕的風雅生活。

一個“夕”字,把七夕節日的高潮定格在晚上。作為女紅能力的象征,月下“穿針乞巧”是最早的七夕乞巧方式。如東晉《西京雜記》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古代女子乞巧的地點常在高樓上。在五代《乞巧圖》中,能夠清晰看到盛裝的女子于露臺在月下穿針的乞巧儀式。畫面中呈現了彩樓、筵席、針線、水碗、香爐等一系列七夕乞巧元素,既體現了“治桑麻以成之”的女性技能特點,也彰顯她們對智巧的追求。明代仇英《乞巧圖》,更是以宏大場面、繁復細節,為觀者呈現了女子們供奉荷花、陳書曝曬、品書閑談、對月穿針、吃巧果等乞巧儀式和場景,女子們自信優雅,成為歷史的生動寫照。

明清時期,盛行“投針驗巧”的乞巧風俗,這是“穿針乞巧”的變體,故在明清時期的“七夕圖”中,多繪有“投針驗巧”活動。比如清代《四時歡慶冊》之“針樓乞巧”中,女子們站在高樓上,圍著一個水器站立,似乎在進行觀賞評價,這正是“七夕浮巧針”環節,即將容器盛水曝曬,然后在水面投散針,看水底影子圖案,如果針影散如花或動如云,就是驗巧了。清代的陳枚《月曼清游圖冊》之“桐蔭乞巧”、佚名《十二月月令圖(七月)》、任伯年《乞巧圖》等也都繪有此類情節,充滿生活情趣,體現著七夕風俗的演變。

古代女子乞巧的形式還有喜蛛應巧等。隨著時代發展,乞巧的形式不斷變化,但人們對智巧的追求未變。像現代的蒸巧饃饃、烙巧果子、生巧芽、做手工等,都是乞巧風俗的延伸。

激蕩文化創新活力

在歷史的長河中,隨著節日蘊含的美好寓意日益豐富,七夕的影響也日益深遠且廣泛,并持續為文化的融合創新增添活力。

早在宋代,七夕便不再只是屬于女子的節日。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從七月初一開始,開封全城進入過節模式,還有專門的七夕購物市場。這時,七夕的主角是一種叫做“磨喝樂”的泥偶——不僅是節日供奉、佩戴的吉祥物,還演化成兼具娛樂和啟蒙功能的民間泥塑玩偶。磨喝樂形象也常出現在玉佩、陶瓷器等中,甚至常和一些吉祥元素如蓮花等組合出現,寓意美滿。這從各地出土的文物以及仇英《乞巧圖》等作品中可窺一斑。

由“七夕”演化出的美好寓意,成為一個個文化符號,持續激發藝術創作靈感。深入中國傳統藝術寶庫,在繪畫、工藝品等中經常能看到與七夕相關的藝術意象。今天,人們也以各種藝術形式延續中式浪漫,比如上海連續多年在七夕節舉辦書法家書寫結婚紀念證書活動,以筆墨傳遞幸福;一些博物館立足館藏開發文創產品,如故宮博物院推出“紫荊福結”手繩、喜上梅梢香薰蠟燭,南京博物院推出“長毋相忘”系列文創等,在七夕佳節為大眾獻上溫馨祝福。

七夕文化在對外傳播中日益豐富。比如,不少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國家和地區也有慶祝七夕節的傳統,這些國家和地區在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將本地文化融入節日之中,滋養人們的精神生活。如在國外關于七夕的繪畫中,出現了書寫、懸掛五彩的“詩箋”等風俗,并融入“竹”的文化意象,體現文化融合創新的活力。

通過藝術作品更能體會到,古老的七夕不僅是愛與美、智與巧的象征,還是民俗的傳承、情感的寄托。以藝術為載體,感悟歷史文化,遙寄悠遠情思,既延續先人對生活的熱愛,又讓傳統節日扮靚現代美好生活。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李佩藺
關鍵詞: 七夕節
列表
文章排行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樱桃黄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青青大伊人av|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91大神福利视频|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 日本一道本高清| 国产乱女乱子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视频第一页| 久久久久久久97|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 日本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亚av手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高清有码在线中字| 老熟女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成人毛片免费播放| 国内精品免费麻豆网站91麻豆 |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www一区二区| 特级按摩一级毛片| 抱着cao才爽的视频| 又黄又爽做受视频免费看视频下载| 中文字幕av一区乱码| 被夫上司强迫的女人在线中文| 两根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 午夜影院app|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澳门| www.一级片|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va在线播放| 女网址www女大全小| 欧美黑人巨大xxxxx| 天天综合色天天桴色| 中文字幕日韩亚洲| 亚洲成人在线电影| 国产一在线观看| 极品videossex日本妇| 第四色最新网站| 91普通话国产对白在线|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 caoporn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