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暴雨過后,江蘇省句容市后白鎮山高頭的那片碧根果林中,出現了幾個忙碌的身影。原來是前一段在抖音短視頻中走紅的南京林業大學彭方仁教授,正在指導他的研究生們做果樹的雨后采樣。這片250畝的碧根果種植試驗基地,傾注了彭教授11年的心血。
從種子資源收集、良種繁育到容器苗培育、示范果園建設等一體化運作,逐步開始規模化生產,終于形成中國自己的碧根果產業化試驗示范基地,并在全國推廣了20余萬畝。
至于為何想到會在抖音平臺開設賬號,他說:“這幾年搞科研推廣碧根果,現在苗木賣不出去,果子也賣不出去。我就想通過短視頻平臺,讓大家更關注農業科技,知道農民和科技工作者的不易,說不準幫我們解決銷售問題呢……”
碧根果是“一次栽植,百年受益”的樹種,極具經濟價值和開發潛力。從一個夢想的產生,到碧根果大豐收,到拍攝短視頻推薦碧根果,彭方仁教授走了一條艱辛的道路,這條路他走了11年。但他始終不忘初心,“想通過短視頻認識更多喜歡堅果的朋友,想讓更多中國人吃上自己種植的碧根果”。短視頻讓他離我們越來越近,隔空似乎已經感受到了碧根果的松脆和清香。
一塊地 一片林 一排板房
教授種起了中國的碧根果
時間追溯到2012年,彭方仁教授帶團前往美國考察和學習,參觀了當地的碧根果育苗基地、種植園、加工企業等,全面了解了美國的碧根果產業。回國后,他發現碧根果因為殼薄、果大、營養價值高,又有保健作用,在國內非常受歡迎,應該擁有廣闊的市場潛力。
但是,長期以來中國老百姓吃的碧根果基本都是從國外進口的,國內尚未形成大規模產業化發展。“我當時觸動就很大,下決心一定要把這個產業做起來,讓中國人吃上自己種植的碧根果。”于是,夢想的種子在他心中生根發芽。
2013年,彭方仁教授領銜,在句容市開辟了250畝的碧根果種植試驗基地。當初,那里一片荒蕪,吃個中飯都要開車到城里。后來,他建成了一排簡易板房,解決了團隊的吃住問題。
但是困難接踵而來,首先,技術上面臨一道道難關;碧根果早期產量低,投資周期長,風險大;所有的果樹都能夠嫁接,但碧根果樹嫁接卻很難成活……種植碧根果,一年四季都有活,需要非常多的工人,這些人到哪兒去找?找來了人,不懂技術,誰來教?相較于這些,他回憶起創業早期,一個人在田間搞研究時那種無人訴說的孤獨感可能更加難熬。
作為國內種植碧根果帶頭人,可供他參考借鑒的資源是那么有限。只因早已把夢想深植于心中,他咬牙堅持“把論文寫在土地里”,這一堅持就是11年。今天,有著“@碧根果教授”的指引與陪伴,相信那些農科學子以及熱愛農技的廣大農民朋友,絕對不會感到孤獨和無助。
一朵花 一粒果 一棵樹
長達11年的探索之路
11年來,在彭方仁教授的指導和帶動下,8位博士生,40多位碩士研究生,以及眾多本科生先后投入到基地的建設和碧根果種植技術的學習、研究、突破之中。
在高知云集的團隊中,還有一群特殊而重要的基地工人:他們大多是六七十歲的大爺大媽。起初,老人們不懂技術,需要手把手地教。于是,教授把課堂搬到了果樹林里,像指導研究生一樣耐心,最終把這些工人培養成技術能手,并引導他們靠種植碧根果擺脫留守老人的困境,靠雙手致富。
11年的辛苦不尋常,彭方仁和研究團隊深知傳統農業的困難和痛點。他們希望通過潛心研究,出更多的科學成果造福農民,減輕傳統農業勞作的強度和難度。目前團隊已經突破了碧根果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并取得多項研究成果,獲得了多項發明專利。
比如,將碧根果苗放在容器里栽培,同時在土壤里搭配適當的營養物質,極大地提高了成活率;改良了嫁接技術,從嫁接處劃了一個口子充當“導流溝”,嫁接口不會積水,也不容易腐爛,傷口愈合快,提高了嫁接成活率;同時,發展林下經濟種羊肚菌、西瓜等農作物,不僅不影響果樹生長,還有比較好的經濟效益,解決了種植碧根果周期長的問題。
一個個關鍵的技術突破,不斷推進中國碧根果良種培育、技術優化和產業化生產。教授的研究成果日積月累成為寶貴的財富,這為他日后轉換跑道再出發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顆心 一把火 一條視頻
帶紅了教授和他的碧根果
伴隨基地碧根果年產量達到5噸,教授也已經到了退休的年紀,但他已經離不開這片奮斗了10多年的果林,仍然堅持在基地繼續耕耘。預計未來幾年每年產量都會翻一番,他又面臨著新的挑戰:發愁生產出的碧根果,如果沒有專門的銷售渠道,賣不出好價錢。于是,彭方仁教授又開始了自己的數字化新征程。
今年4月,他開始運營自己的短視頻賬號,“碧根果教授”橫空出世。在短視頻里,他頭戴草帽,熟練地駕駛升降機,修剪碧根果樹枝條,開著旋耕機割草壓青,開著電動三輪車在林間穿梭……
他發布自己的基地日常,分享碧根果種植技術、果園里的趣事等,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想通過直播間不僅可以把碧根果賣出去,更能夠把碧根果產業推廣出去。讓更多中國人吃上自己種植的碧根果。
他視頻文案中寫道:“既是基地主要勞力,也是導師。”事實上,他在抖音平臺的理想遠不止于銷售這么簡單。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教授敏銳地感知到現代農業一定是要在懂科學的基礎上才能夠發展壯大,農業一定是科學的,是有別于文學意義上的。
他愿意在平臺上通過短視頻形式給碧根果果農們傳播科學種植技術,普及農技科學知識,分享田間地頭的務農經驗,幫助農民朋友減少傳統農業耕作的強度,解決他們在生產中碰到的實際問題。
如今碧根果教授在“云教室”里帶網友們種地,這間“教室”無限廣大,不但收獲了新的學生,也收獲了新時代的農民朋友。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