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肌肉萎縮,終身與輪椅為伴,只有四根手指能動,今年26歲的邵鎮煒從小就遭遇不幸。然而,身患脊髓性肌萎縮癥的他并沒有向命運投降,而是在家人的照顧下,用力地生活,不懈地攀登。
如今,邵鎮煒正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在科研世界里盡情馳騁。
用力地生活 不懈地攀登
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的實驗室里,邵鎮煒正和導師討論,如何進一步優化算法和模型。邵鎮煒團隊的研究方向是多模態大模型的應用,這是人工智能領域的前沿技術之一。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 余宙:比較典型的一個場景是我們可以做視障人群的導航、導盲以及輔助。通過攝像頭把看不見的信號,轉變成文本或者語音的信號,使得視障人群可以更好地理解看不見的一些事件。
傳統的大語言模型,需要用戶輸入文字信息,而邵鎮煒和課題組研究的多模態大模型,可以實現圖片、語音等類型數據的智能處理、轉化。在他們搭建的網站中,輸入一張圖片,系統就能夠自動描述圖片上的內容。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2023級博士研究生 邵鎮煒:我發給系統一張圖片,然后我問它這個圖片里的天氣好嗎?它就回復我這個圖片中的天氣很好,它告訴我天空看起來是怎么樣的,它覺得很舒適,很溫暖。
同時,邵鎮煒所在的課題組,走的是輕量化路線,這不僅降低了計算成本,還能讓大模型的應用場景更加豐富。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2023級博士研究生 邵鎮煒:因為我們的模型是輕量化的,我們有機會把這個模型部署到一些智能輪椅上。就像一些無人車技術一樣,你可以通過發一些指令,讓它帶著你去各種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它還有可能嵌入到一些機器人或者機械臂上,照顧一些行動不太方便的殘障人士或者老人。
然而,輕量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縮小參數量,很可能會導致模型能力也就是智能水平的下降。面對這一挑戰,邵鎮煒經常在電腦前一坐就是十多個小時,啃論文、查資料,思考不同的研究方法。
簡單的敲擊鍵盤動作,對邵鎮煒來說也不輕松。因為只有大拇指和食指能動,他常常只打了幾十個字,就要停下來休息一會兒。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2023級博士研究生 邵鎮煒:肌肉很疲憊、酸痛。實在吃不消了就躺會兒。可能每天要工作十個小時以上。
為了完成這項課題,邵鎮煒團隊付出了很多。2023年,在大家都快要放棄時,是邵鎮煒的一次堅持幫助課題組峰回路轉。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 余宙:我們當時覺得這個課題可能已經做不下去了,或者快要放棄的時候,鎮煒說再給他一周,再給他兩周的時間,他說他要嘗試一個新的方法。就是那個方法,最終驗證是有效的,取得了成功,受到了全球相關同行的廣泛關注。
最終在邵鎮煒團隊的不懈努力下,這項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邵鎮煒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計算機視覺領域國際頂級學術會議CVPR上發表了論文。他們團隊也沒有停止腳步,前不久,教育部公布了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3)獲獎名單。邵鎮煒主導的以大模型為技術支撐的“數字醫生”項目,獲得大賽金獎。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 王眺:大神般的存在。現在AI發展得特別快,每一年都會有更新的變化,會有很多新的不同的算法,不同的論文出來。邵鎮煒都能第一時間看到,很多時候他也會分享給我們,一起了解,探討一些看法,有些問題都可以得到解答。
用科研的力量造福殘障群體,邵鎮煒也正為這個夢想而努力著。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2023級博士研究生 邵鎮煒:我對于用我學的技術,我的科研去造福殘障同胞這件事情是懷有很大的熱情的。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可以把我的技術真正落地去實現這些愿景。
把悲傷寫入詩
再以熱情笑對生活
發論文、做科研,在同學們的眼中,邵鎮煒是“大神”般的存在,而他取得這些成績的背后,付出的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
今年26歲的邵鎮煒,體重僅有25公斤,他確診的是“進行性脊肌萎縮癥”,又叫做脊髓性肌萎縮癥。除了身體上承受痛苦,很多時候,邵鎮煒要面對的是內心的掙扎。
邵鎮煒身體的不便,是在1歲時展現出來的。父母發現,原本能踮腳夠東西的兒子,竟然慢慢站不穩了。他們開始抱著孩子四處求醫。
年幼時期,邵鎮煒對自己所患的疾病并不了解,他所能感受到的,只是家人和周圍人對自己特別的關注與照顧。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邵鎮煒漸漸對自己的狀況有了認知。無法自由支配的時間,無法自由去的遠方,受限的職業選擇,越來越吃力的身體,這些都讓他倍感困惑。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2023級博士研究生 邵鎮煒:經常會想,這件事情為什么就落到我頭上了呢?為什么偏偏是我?有時候可能是巨大的傷感或者無奈,那是因為我可能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我和健全人的差距。
那些難熬的歲月里,邵鎮煒開始寫詩,他前后創作了約60首詩歌,有的還發表在了雜志上。
當我進入死的長夢,
請把我精神的枯骨,
連同回憶的根 灼成灰,
把我的骨灰 撒進風 撒進海,
我成為季風 成為洋流,
我在四季里與你周旋,
我化作雨落在你的肩頭。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2023級博士研究生 邵鎮煒:很多時候,我會把這種失落無奈的情緒寫到我的詩句里面。如果把我寫過的詩都搜集起來的話,你會發現,消極情緒的語句會多于積極情緒的語句。就像你的無奈,你的悲傷都流淌到了文字里面去,你自己內心的情緒就會舒緩一些。
把悲傷和消極放在詩里,再以熱情和不屈面對生活。經歷過內心的掙扎,邵鎮煒選擇了同命運抗爭。在學校里,他拿不動書、翻不了課本,同桌就幫他翻。由于沒有力氣,他寫作業要比其他同學慢很多,但他從沒有要求老師減量,每天都會寫到晚上十一二點。靠著不懈努力,2017年,邵鎮煒以總分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被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大類錄取。而對于自己的未來,他也有了更深的思索。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2023級博士研究生 邵鎮煒:沒有一間工廠,它可以制造100%沒有殘次品的產品出來。自然界的生物,包括人類也是這樣的,有一定的概率誕生一些不太健全的孩子。我們殘障人士作為社會多樣性里面一個特殊的群體,其實是替人類的進化進步,承擔概率學上面所要付出的痛苦,磨難。所以其實我們是肩負了一種光榮的使命。既然是我來承擔這件事情,那我能把承擔這件事情做得更好更漂亮。
“身邊的溫暖讓我逐夢前行”
家人的守護、自己的努力,讓邵鎮煒對未來有了堅定的目標,雖然身體被禁錮在輪椅之中,但他的精神卻有了廣闊天地。
進入大學后,母親陳迪芳辭去了工作,當起了陪讀媽媽,24小時照顧著兒子的衣食起居,學校也為邵鎮煒的學習、生活做了特別的安排,這些關愛正是他放飛夢想、攀登科研高峰的最大保障。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2023級博士研究生 邵鎮煒:我家人的支持和包容,包括支持我一直讀書,可以讓我到一個更大的平臺。母親帶我去上學或者是在寢室的衣食住行等等。特別是有時候出去比賽或者其他的活動,可能會遇到更多困難或者不方便,但是她都會陪我走過來,陪我去克服。
入學后,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將邵鎮煒母子安排到了10號樓的一層,這里與食堂僅一路之隔。房間進行了專門改造,樓梯也配備了無障礙設施,方便輪椅通行。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后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 朱琦:拆掉了一邊家具,放了兩張單人床,方便他媽媽去照顧他。公寓就是他第二個家,我們的工作人員就是杭電他的親人。
與此同時,一個只為邵鎮煒服務的志愿者隊伍也組建了起來。班里的同學們自發報名,接力協助邵鎮煒上下樓梯。每學期,同學們都會提前統計好他的所有課表,安排接送人員。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2023級博士研究生 邵鎮煒:你要長時間維持這個事情,其實不是一件特別容易的事情。本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困難或者麻煩,但是他們的存在就讓我更容易去跨越那些坎坷。
這些溫暖的關愛,也開始出現在邵鎮煒的詩里:
盡管仍舊霧茫茫
但是我能察覺到細微的變化
周圍的水汽
正逐漸溫暖起來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邵鎮煒盡情展現著自己的天賦。大學期間,他連續6次獲得校一等獎學金、兩次浙江省政府獎學金、一次國家獎學金,并在專業領域的各項比賽中奪得大獎,獲得了碩博連讀的機會。2023年,邵鎮煒還擔任了杭州第四屆亞殘運會火炬手。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2023級博士研究生 邵鎮煒:我想去證明,即使我是一個殘障者,我也可以活得很好,爬得很高,因為山就在那里。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