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汪品先院士:在科學與文化之間架一座橋梁

2024-09-24 10:52:52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作者:王崟欣
原標題:大江東|專訪汪品先院士:在科學與文化之間架一座橋梁

采訪前一天,88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深海研究的推手汪品先又把自己忙進了醫院。此前,得知記者是因為他的新書《科學與文化》要采訪他,汪品先二話不說就答應了,并堅持在住院后采訪照舊。他說,自己有話要說。

于是,采訪被安排在病房內。說是病房,看著卻有些像辦公室。一張移動辦公桌橫在床與沙發之間,上面架著電腦。記者到時,汪品先正坐在電腦前。亮著的屏幕上,是記者之前發給他的采訪提綱。問題下面,有他寫下的回答。

是什么樣的一本書,讓他如此用心對待?汪品先究竟想說些什么?

《科學與文化》一書。人民日報出版社供圖

緣起

“科學應該是有趣的”

今年8月,《科學與文化》一書正式發行。得知消息的汪品先十分高興。對這本書,他盼了很久。

9月23日,《科學與文化》新書發布會現場,汪品先在臺上分享。人民日報出版社供圖

書雖是今年出版,內容卻在2021年就有了。課程內容源于同濟大學一門名為“科學與文化”的通識課,開課人正是汪品先。

開課是為了重拾大家對科學的興趣。在他看來,科學實際上分兩類,一類是模仿和應用,一類是原創和突破。他將后者稱為源頭創新,認為前者常見,后者難得。而源頭創新就是從文化里產生的,其原動力并不是應用,而是好奇心。

汪品先想著,說一百遍不如自己做一遍,同濟大學的課堂便成了他的實踐地。“科學與文化”一課的課程介紹里這樣寫道:希望在科學與文化之間構筑一座橋梁,哪怕只是架在校園角落里的一座小木橋。這門課上,老師不用板著面孔教,學生也不用皺著眉頭學。

他也確實做到了。好幾百人的階梯教室,堂堂爆滿。有結伴前來的學生,有帶著孩子的家長,還有不少學校老師。

汪品先在錄制B站視頻。受訪者供圖

課程影響越來越大,授課視頻被發上網,后又被發到海外,汪品先因此“收割”了一批海內外的粉絲。而當人民日報出版社拿著整理后的授課內容找到汪品先希望出書時,他也欣然同意。

“我覺得這樣很好。”汪品先說,多渠道的傳播,給了內容更大的影響力和更多的可能。汪品先難以忘記,一次在國外,一位留學生對他說:我就是因為你,才選擇了現在的研究方向。汪品先說:“這句話我記一輩子。這就是我想做的,科學應該是有趣的,要讓更多人看到科學的有趣。”

翻開書,“有趣”的講述撲面而來——達·芬奇不僅吃素,還是位解剖學家,畫的人和動物是有解剖學基礎的;馬和狗竟然都是紅綠色盲;好多學者都是左撇子;在金星上,太陽真的是從西邊出來的……更多科學趣談,等待你到書中發掘。

呼喊

“為什么不是中國?”

1943年的一天,一位名為李約瑟的英國人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國土,卻立刻被這個古老的國家吸引,并從此開始了對中國科技史長達半個世紀的研究。

在研究過程中,一個問題一直縈繞在他的腦海:中國古代有如此多的發明創造,為什么現代科學沒有在中國產生?

這個問題后被概括為著名的“李約瑟之問”,成為研究中國學的核心議題,也是本書《科學與文化》的核心議題。

“為什么不是中國?是中國人笨嗎?顯然不是。根源在于文化的差異。”汪品先認為。

如果說書的前四章是從文化的角度看科學,講的是科學如何從文化中產生的,后半部分則是從科學的角度看文化。汪品先用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來回答“李約瑟之問”,認為是大陸文明和海洋文明天然屬性的不同導致了現代科學誕生的差異。

自然科學聚焦人對自然的探索。“大陸文明重家庭,講究守業和繼承,探究人與人的關系,偏于內向;海洋文明重個人,講究開拓與冒險,探究人與自然的關系,更外向。”汪品先說。

汪品先分享現場。受訪者供圖

書中例證眾多。從公元前5世紀前后的“軸心時期”,柏拉圖和孔夫子代表的兩種文化;到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架起了東西方之間的橋梁。航海大發現,是西方海洋文明開拓與冒險的具體體現。在中國,與哥倫布幾乎同時期,著名的理學家王陽明也在探索自然,不過用的方式是“格物”。面對院子里的竹子,王陽明“格”了七天,想悟出道來,結果以頭痛而告終,于是他不再向外探尋“天理”,改為向內心的求索。

這些對于中國科學界的反思,充滿家國情懷,是《科學與文化》一書與汪品先其他書籍的最大區別。也因此,他對這本書抱有額外的期待:希望能產生一些影響,讓大家重新認識科學與文化的關系,重視科學文化土壤的培養。

“未來的科學是什么樣子,誰也不知道。在現代科學歷史上,中國已經失去過兩次機會。下一次的機會如何把握?還是要回到創新的源頭,從文化中來。”汪品先說。

在書中,汪品先呼喊:自然科學和文化藝術的相互交融,是科學創新的最佳土壤。我們當務之急,是要深刻認識大陸文明和海洋文明各自的優勢和不足,甄別我們古文明中的糟粕和精華,把傳統文化和現代科學結合起來,創造東西結合、陸海皆顧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未來

“推進科學的中國學派”

具體應該怎么做?

汪品先的回答是:推進科學的中國學派,挑戰傳統的主流觀點。

細看這本書,你會覺得一點也不像一位地球科學家寫的。因為書中實在有太多多學科的知識——歷史、宗教、天文,甚至還有古詩……跨越文理寫書是他生平第一回,為此,他做了大量功課。

“科學家首先應該是個文化人。”汪品先認為。從達芬奇到愛因斯坦,從張衡到沈括……“一般講學數理的喜歡音樂,學生地的喜歡美術。中國當代的海外大科學家,都對古文有極大的興趣。”汪品先說。在書的五到七章,分別從教育、語言等角度具體闡述了文化對科學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汪品先自己也是個例證。他興趣愛好廣泛:小時候就愛看戲曲,高中時三個志愿全填的文科,留學俄國時又喜歡俄國文學。現在,他還常常和愛人孫湘君一同討論古詩。

“我期待未來有一種新的文化,能夠引領科學的發展,更希望這種新的文化由中國人創建。因此,從現在起,我們就要重視文化氛圍的培養。我堅信我們中國自己的文化也能長出科學的新芽!”汪品先說。

汪品先在工作。受訪者供圖

這個愿景,在他研究的地球科學領域,已經有了一些雛形。近些年,每兩年一次的地球系統科學大會在他的組織下召開,這個國際會議聚集了全球頂尖的地球科學家,會議地點在中國,會議上的報告發言一律使用中文。他主張用中文打造科學交流的“第二戰場”,也用實際行動向我們展示了“推進中國學派挑戰傳統認識”的前景。

眼下,汪品先的又一本科普書籍正在醞釀。這一次,他想從宇宙星系一直講到病毒的基因,一口氣把自然界講完。

病房里,電腦屏幕的光還亮著,他的工作還在繼續……

責任編輯:李璐璐
關鍵詞: 汪品先院士
列表
文章排行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多多视频免费网站下载|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污WWW一区二区三区| 情欲小说app下载|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品善网|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视频| 98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 五十路在线观看| 午夜老司机福利|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五月婷婷久久综合|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 亚洲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色欲| 久久综合给合综合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金尊|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亚洲美女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高清av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网站黄| 日本视频免费高清一本18| 皇上啊轻点灬大ji巴太粗太h|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91女神疯狂娇喘3p之夜|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国产一区二区三精品久久久无广告| 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 女偶像私下的y荡生活| 小明发布永久在线成人免费| 手机看片福利在线| 成人高清毛片a| 无翼乌全彩无遮挡动漫视频| 猛男狂搡美女免费| 精品亚洲欧美无人区乱码| 精品无码av无码专区| 精品人妻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妇乱子伦视频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