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特意給我媽媽的朋友帶的宣紙。”這幾天,來自法國的Paul Tiberghien(下稱“Paul”)正抓緊“代購”中國特產。5月,他將出差法國,順帶探望許久未見的家人。在杭州定居已有7年的Paul,已經迫不及待想把他在這座城市發現的美分享給家人。
Paul就職于瑞士跨國企業史陶比爾集團,擔任史陶比爾(杭州)精密機械電子有限公司流體連接器供應鏈中國區總負責人。
2017年,Paul因工作調動來到中國。在杭州,他的主要工作是管理運營中國本地供應鏈,促成中國企業與歐洲企業達成合作。最初,如何讓同事和合作伙伴對自己這個“老外”不見外,是他在工作中最大的挑戰。
Paul接受中新網采訪。沈亦山 攝
“只有融入這里的文化環境,讓別人信任我,才能干好這份工作。”Paul回憶,在正式外派杭州前,自己第一次到訪中國拜訪供應商的經歷就讓他明白了“入鄉隨俗”的重要性。
2013年6月,恰逢楊梅成熟時節。工作之余,浙江的客戶邀請Paul與同事體驗摘楊梅的樂趣。
“真的很熱!我們西裝革履地在樹林里穿梭,滿頭大汗。”說到這里,Paul不禁大笑,“那時候我第一次見到楊梅這種水果,真是全新的體驗。”
他眼中的“熱”,還可以形容中國人的熱情。他回憶,自己第一次前往西湖時,差不多每走十米就有人跟他打招呼。這種好客讓Paul對中國更加好奇。
在杭州工作生活的起初幾年,他將大量精力用于了解中國人的工作方式和思維邏輯,并嘗試在不同的文化和環境中使用不同的語言進行交流。
蘇軾的詩詞、金庸的武俠小說、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文學成為其學習中文和了解中國文化的橋梁。
“我在中國讀的第一本書是《三體》,后來慢慢接觸到《射雕英雄傳》,網上都說這是中國版《魔戒》。我對郭靖的老師洪七公的印象特別深。”Paul說。
逐漸地,Paul的讀物從英文版本變為中英雙語,如今他已無需翻譯觀看一些中國影視劇,例如電視劇《狂飆》、電影《流浪地球》等。
在金庸的“武俠江湖”里,浙江有著強烈的存在感,金庸小說提及的桃花島、西湖斷橋、麻蓬村等場景均在浙江。濃厚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與自然景觀,吸引著Paul以他喜愛的徒步旅行方式,了解自己生活的這塊土地。
“我們一家人都很喜歡徒步,以前經常在法國阿爾卑斯山徒步旅行。前幾年我的父母來杭州,我帶他們去西湖群山,走過靈隱、龍井,漫山茶園太美了!更重要的是,如果我想去爬山,只要拿上包、騎騎自行車,就可以到達西湖景區。能夠在市中心如此方便地近距離接觸大自然,是杭州的魅力所在。”Paul說。
Paul體驗采摘西湖龍井。 受訪者供圖
杭州的另一重美,還在于活力與創新。
“杭州是一座擁有創新活力的快節奏城市,人們敢于嘗試新事物,敢于創新,也就推動著城市的更新。”他表示,這些年杭州的CBD(即中央商務區)和地鐵線路越來越多,“發展的腳步”清晰可見。
他還注意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均體現著這座城市的科技魅力:連接著紅綠燈信息的導航系統、只需一臺手機即可解決所有問題的政務服務平臺、隨處可見的移動支付……
“杭州也是數字經濟之城和科技之城。這不僅吸引著我們的總部不斷‘加碼’中國市場,也讓我感受到了政府服務、數字生活的便捷。”Paul說。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這是Paul很喜歡的一句中國詩詞。他也相信,不論是企業還是自己,都能在杭州、在中國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