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區域協同發展總部基地。
在你看來,一棟大樓,可以裝下多少東西?是幾十家公司?幾千名員工?還是幾百臺生產設備?
天府新區有棟樓,可以“裝下”四川省20個市州!
這棟樓不僅是一個物理空間,也是一個促進省內市州經濟合作和互惠共享的平臺。
沿著天府大道一路向南,天府中央法務區旁一棟38層高樓矗立其間。這里便是全省20市州互惠共享、經濟合作聯盟的承載地。去年7月,四川區域協同發展總部基地(以下簡稱總部基地)達州會客廳正式啟用,標志著歷經3年建設的總部基地,創建全國首個區域協同發展綜合型功能平臺步入實質運行快速發展期。
如今,這里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平臺,更是推動全省區域協同發展的戰略支點。通過與多個市州的合作,該基地已逐步形成高能級的總部企業集群和完善的產業生態圈,為四川省的區域協調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四川招商引資·區域協同發展大廈。
眼下,成、德、眉、資四市以天府大道科創走廊為抓手,努力推進成都都市圈協同創新。
6月初,四川省菜藍子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精石智控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科技型企業,與成資協同創新中心簽約,將在科技研發、項目孵化、成果對接等方面開展合作。
回想4年前,成資協同創新中心才在資陽建立,當時也是四川省首個跨區域協同創新平臺。今年1月,其總部基地來到成都興隆湖畔,入駐四川區域協同發展總部大廈,推動資陽在更高平臺共享集聚都市圈優勢資源。截至6月底,共有17家企業(項目)入駐,其中4家企業在資陽落地注冊。
“我們計劃把研發總部放在成都,生產基地落在資陽,試飛基地放到德陽,協作布局發展壯大。”精石智控董事長羅軍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成都創新資源資陽行(裝備制造)專場活動在成資協同創新總部基地舉行。
其實,自成資協同創新中心成立后,成德、成眉協同創新中心也相繼成立,構建科技資源供給鏈、科技服務生態鏈、科技金融服務鏈,推動科創資源共享共用。2023年,協同創新中心已幫助三市企業對接創新資源90余場(次),收集并發布技術需求和科技成果80余條,完成54戶“專精特新”、高新技術等企業申報輔導,成都都市圈協同創新能力持續增強。
當下,成都都市圈正圍繞成德臨港經濟、成眉高新技術、成資臨空經濟3條產業帶,加快打造新型顯示、航空裝備、新能源汽車等9條重點產業鏈,不斷深化跨區域產業建圈強鏈。今年,規劃了57個產業發展類項目,總投資2189.2億元。
深化的速度,是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著眼整個總部基地,在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多元服務的運行模式下,以此為中心,天府新區建立了以全域為基地,由點至面,通過區域合作賦能新區乃至四川“五區共興”、互惠共贏。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是關乎經濟發展全局的重要戰略舉措,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天府新區攜手省內市州共同謀劃建設的重要成果,總部基地通過探索“頭部+生態”“總部+基地”“研發+生產”產業互動模式,搭建招商、企業孵化、信息交互等平臺。前期各市州通過“雙隨機”方式選擇樓層空間,并聚焦“城市會客廳”“招商信息集聚地”“產業生態孵化器”,依據城市發展階段需求和發展理念,通過自主設計裝修,打造功能定位各異的主題空間,形成區域發展合力。
對于企業而言,總部基地為市州提供優質載體空間,各市州牽頭運營單位可根據企業需求分配辦公空間。除此之外,到此的企業,不僅可享受其注冊地的政策條件,還可享受總部基地相關優惠政策,為企業發展提供巨大助力。天府新區充分利用總部基地的每一處空間。在區域協同發展方面,總部基地未來將以“一月一活動”為目標,聯動大樓20個市州,定期開展招商引資、宣傳推介活動,構建四川招商引資推廣中心、外來企業洽談中心、重大項目簽約中心、商會聯絡中心“四大核心功能”,攜手打造來川企業投資第一站。在企業服務方面,為方便業務辦理,總部基地三、五樓將推動建設政務服務中心。未來,各類企業政務事項在這里實現全省“一窗通辦”;并將同步打造企業上市加速器,建立總部基地產業基金,充分為企業發展賦能。
“我們將以創建全國首個區域協同發展綜合功能體為目標,從政策、金融、技術、人才、市場等多維度搭建產業服務平臺,將總部基地打造成為集研發創新、場景營造、商業服務等為一體的綜合創孵載體。”四川天府新區戰略研究局區域協作處負責人表示。
下一步,天府新區將加強總部基地戰略對接、政策銜接、功能鏈接作用,深化平臺共建、資源共享、信息共通、項目共促,攜手打造成渝地區乃至西部地區環境最優、響應最快、能級最高、成效最好的開放合作重大功能平臺,共同創建“開放協同、相互成就、整體聚勢”的省地合作典范。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