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勇和東方出版社邀我為《晏陽初》一書作序。多年前我在“志愿者文化叢書”中寫了一篇小文,表達了我對晏先生其實踐、其理論、其精神的感佩,至今無改,就以它代序吧。
在20世紀20—40年代中國平民教育和鄉村建設運動中,晏陽初無疑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如研究者所說,晏陽初所領導的教育和鄉村改革試驗,“無論就其規模之宏大、歷史之長久、組織之嚴密、計劃之周詳、參加的教育與農業等專業人員之眾多,以及運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實踐的深度與廣度來看,都是極為引人注目的”②。晏陽初(1890—1990)在百歲人生的歷程里,留下的是一個個輝煌的足跡,即晏陽初所說的“鄉村改造運動史”上的“幾個歷史事件”③:1917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上,二十七歲的晏陽初從事華工服務,為他們辦漢文班,編《駐法華工周報》,認識了“苦力”之“苦”和“力”,由此走上了平民教育之路;1922年,作為青年會平民教育科的主持人,晏陽初又在長沙、武漢等地組織大規模的市民識字運動,他的同齡人毛澤東也是其中的義務教員,這是晏陽初平民教育在國內的小試身手;1923年,“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正式成立,晏陽初被聘任為總干事;1929年,晏陽初走出了他一生事業中決定性的一步:到定縣主持全面改革農村教育與建設的研究與試驗,以此作為整個中國社會問題研究的試點,并創造了“定縣主義”和“定縣精神”;1932年,國民政府召開內政會議,通過縣政改革案,晏陽初擔任河北縣政建設研究院院長,并以定縣為縣政建設實驗區,這標志著定縣試驗進入一個以縣政改革為中心的新階段;1934年,全國鄉村重建會議召開,全國鄉村建設的團體達六百余個,試驗區和試驗點達一千余處,晏陽初的定縣之外,梁漱溟領導的山東鄒平、陶行知領導的南京曉莊、盧作孚領導的四川北碚、黃炎培領導的江蘇昆山、高踐四領導的無錫黃港試驗都有很大影響,鄉村建設試驗蔚然成風;④1936年,晏陽初又應湖南省政府之請,創建衡山試驗縣;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晏陽初立即組織“農民抗戰教育團”,同時堅持鄉村改造試驗,并把范圍擴展到四川新都和重慶附近的“第三專員區”的璧山、巴縣、北碚、銅梁、綦江縣、合川、江北等縣;1941年在重慶歇馬場建立的鄉村建設育才學院更是為抗戰時期的鄉村建設培養了大批人才;1951年,晏陽初去職到美國,建立了國際平民教育運動委員會,并積極推動國際鄉村改造運動(LMEM);1958年,在晏陽初的倡導下,菲律賓創建了國際鄉村改造學院,他先后協助菲律賓實行鄉村改造三年計劃,并協助亞洲的泰國和拉丁美洲的危地馬拉、哥倫比亞成立鄉村改造促進委員會。這樣,定縣試驗的經驗得到了世界范圍內的推廣,并適應第三世界各國不同的國情,有了新的創造與發展,晏陽初因此被稱為“國際平民教育和鄉村改造運動之父”。
如晏陽初自己所說,他“窮干,苦干,硬干”了一輩子,“從中國干到世界上干”。⑤面對各種贊揚與質疑,他如此“自剖”:“我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我是中華文化與西方民主思想相結合的一個產兒。我確是有使命感和救世觀;我是一個傳教士,傳的是平民教育,出發點是仁和愛。我是革命者,想以教育革除惡習敗俗,去舊創新,卻不注重以暴易暴,殺人放火。如果社會主義的定義是平等主義——機會和權益的平等,我也可以算是一個社會主義者,但我希望人類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故不贊成斗爭,也不相信階級決定人性。我相信,‘人皆可以為舜堯’。圣奧古斯丁說:‘在每一個靈魂的深處,都有神圣之物。’人類良知的普遍存在,也是我深信不疑的。”⑥
有意思的是,首先引起國際重視和認同的,是“革命者”晏陽初:1943年,美國紐約市科斯克圖森科基金會和哥白尼逝世四百周年全美紀念委員會,成立了由世界百余所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代表組成的特別表揚委員會,推選“我們時代里具有哥白尼的革命精神”,“在處理問題的思想和方法上已做出或正在做出具革命性意義的貢獻”的“當代革命偉人”,晏陽初和愛因斯坦、杜威、福特等十人同為獲獎者。⑦1948年,國際東西方協會給晏陽初授獎時則稱他為“出身于書香世家的中國人民的兒子和世界公民”,并贊揚說:“你已準備了一整套不但能為中國,而且能為世界任何地方的平民改善生活,并被證明為行之有效的辦法。你在世界黑暗之處點燃了一盞明燈。”⑧1983年,他在九十壽辰時⑨,獲“人民國際”授予的“艾森豪威爾大獎章”,以表彰其“對世界和平和相互理解的特殊貢獻”。1987年,美國總統里根為晏陽初頒發“杜絕饑餓終身成就獎”,贊譽他“六十余年來,為杜絕第三世界饑餓和窮困根源,始終不渝地推廣和開拓著一個持續而綜合的計劃”⑩1988年,里根為晏陽初祝壽時又表示:“我始終相信,人們有潛力解決自身的問題。我很贊賞您為發揚這一思想所做的終身努力”,“您為免除人類的愚昧和貧窮所做出的貢獻,是您賜予未來一代最寶貴的財富”。?1989年,美國新任總統布什也為晏陽初祝壽,稱“您是我們人類的頌歌”,并這樣談到他對晏陽初思想的理解:“您已使無數的人認識到:任何一個兒童絕不只是有一張吃飯的嘴,而是具備無限潛力的、有兩只勞動的手的、有價值的人。”?這都是非常到位的評價。在中國,晏陽初曾一度受到曲解并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直到1985年由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谷城出面,邀請晏陽初回國訪問,并給予重新評價,恢復了他的“享譽國內外的著名平民教育家、鄉村改造運動的倡導者和實踐家”的歷史地位。?近二三十年來,晏陽初得到了廣泛的認同,人們贊揚他是中國農民的“真正朋友”?,說他“心中只有農民,他的一言一行都是為了農民的利益”,他“非凡的智慧和堅毅來自對農民的忠誠”?,“他彰顯并證實了人類精神中的潛力和彈性”?。更重要的是,這些年陸續出現的一批青年志愿者,作為新一代的鄉村建設者,他們以“晏陽初”命名自己的鄉村建設基地,表明晏陽初的事業在他的祖國、故土有了繼承人,這自然是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
晏陽初在他生前最后一次的公開演講里表示:愿我畢生的工作——鄉村改造——成為我的遺產。?這是一份十分豐富厚重的遺產,它首先體現為一種廣泛、持久、富有成效的實踐活動,令后人永遠懷想;同時,它更具有極大的理論含量,而且這是真正從中國現代社會實踐中提煉出來的理論,是本土的又是現代的中國教育思想和鄉村改造與建設思想,因此它也就能夠超越其所產生的時代,而對中國現代教育與社會改造產生持續的影響,以至我們今天重讀晏陽初當年的著述時,常常有親聆教誨、如耳提面命之感。用我習慣的說法來說就是,晏陽初的思想和梁漱溟、陶行知、盧作孚等鄉建先賢的思想一樣,都“活在當代中國”。而我們要繼承他們的遺產,也首先要通過閱讀他們相關的著作,領悟其思想,感受其精神,并以之作為我們正在從事的改造中國農村教育與社會的新的實踐的精神資源。
注釋:
?、馘X理群,北京大學資深教授。退休后,更多關注語文教育、西部農村教育、地方文化研究和青年志愿者運動,同時從事中國當代民眾思想現象研究。
②宋恩榮:《晏陽初全集》序言,見《晏陽初全集》第1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3頁。
③晏陽初:《在危地馬拉訓練班結業典禮上的講話》(1965年4月29日),見《晏陽初全集》第2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407頁。
?、軈⒖磩⒅貋恚骸侗R作孚與民國鄉村建設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2頁。
?、蒉D引自吳福生:《我看晏陽初》,《晏陽初紀念文集》,重慶出版社1996年版,第49頁。
?、揸剃柍酰骸毒攀允觥?1987年),見《晏陽初全集》第2集,第508、529-530頁。
?、摺蛾剃柍踱哌x“現代世界具有革命性貢獻偉人”的文件》,見《晏陽初全集》第3卷,第797-798頁,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唷稏|西方協會主席和董事會的獎辭》(1948年),見《晏陽初全集》第3卷,第799頁。
?、彡剃柍醣救艘恢闭J為自己出生于1893年,與盧作孚、梁漱溟、毛澤東同齡,1983年即為九十大壽,1988年、1989年即為九十五、九十六歲壽辰;但后來查晏氏家譜,才訂正為1890年出生。
⑩《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頒“杜絕饑餓終身成就獎”》(1987年),見《晏陽初全集》第3卷,第302頁。
?《羅納德·里根致晏陽初95壽辰賀辭》(1988年),見《晏陽初全集》第3卷,第803頁。
?《喬治·布什致晏陽初96壽辰賀辭》(1989年),見《晏陽初全集》第3卷,第804頁。
?雷潔瓊:《晏陽初——平民教育運動的開拓者》,見《晏陽初紀念文集》,第1頁。
?胡絜青:《小小的認識》,《晏陽初紀念文集》,第2頁。
?陳志潛:《鄉村建設的先驅》,《晏陽初紀念文集》,第8頁。
?呂健心:《我的自我認同過程》,《晏陽初紀念文集》,第87頁。
?轉引自理查德·埃爾斯·大衛:《在晏陽初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1993年10月26日),見錢理群:《志愿者文化叢書·晏陽初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