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讓自己的國家出名。”
這幾天,即便你不看球,可能也刷到過卡塔爾世界杯的表情包——
被昵稱為“餃子皮”的吉祥物拉伊卜↓↓
看到本國輸球,一臉無助的小王子↓↓
乘電梯優雅離場的王室成員↓↓
世界杯并非卡塔爾第一次主辦的大型國際賽事。此前,它還舉辦過亞運會、亞洲杯、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各種地區和國際會議,也經常被引入卡塔爾召開。
一個面積不大、總人口不到300萬的國家,為何熱衷于在國際活動上亮相?背后的原因,不只是“有錢任性”那么簡單。
哈馬德,“國際會議愛好者”
不久前,環環推送了卡塔爾傳奇太后莫扎的故事。
本文開頭那位乘電梯離場的老者,正是莫扎太后的丈夫哈馬德·本·哈利法·阿勒薩尼(以下簡稱哈馬德)。他在位18年,是卡塔爾歷史上最杰出的埃米爾之一。本屆世界杯就是在他任內申辦成功的。
·2010年12月2日,卡塔爾贏得2022年世界杯主辦權,哈馬德與妻子莫扎興奮地舉起大力神杯。
哈馬德統治生涯的開端極富戲劇性:1995年,趁著父親在瑞士度假,他發動了一場不流血的政變。“我并不喜歡正在發生的事情,但這件事確實應該發生,我必須這樣做。”當天,哈馬德這樣解釋政變緣由。
父子二人的主要矛盾在于對國家發展抱有不同理念。哈馬德眼界相對開闊,主張變革。他上任組閣后,不少30多歲的年輕人挑起政府機構的大梁。
當時的卡塔爾,面臨經濟不景氣、國家財政赤字增加等宏觀問題。為了改善過于依賴石油資源的局面,哈馬德大力推進卡塔爾經濟產業多元化。
例如,他以超前的戰略眼光投入約200億美元,建造起拉斯拉凡港。如今,該港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港,卡塔爾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液化天然氣生產和出口國地位。
·運輸天然氣的巨輪停靠在拉斯拉凡港。
哈馬德還著力提高婦女地位。1999年3月,卡塔爾舉行首次中央市政委員會選舉,宣布賦予婦女選舉權和競選公職的權利,在海灣國家中尚屬首例。
不過,哈馬德任內最為人矚目的,當數他的外交戰略。
“當他(哈馬德)在外國機場降落時,海關官員問他:卡塔爾?那是哪里?這讓他感到震驚。”前法國駐多哈大使貝特朗·貝桑切諾回憶:“他想讓自己的國家出名。”
“出名”事關卡塔爾的安全和發展大計。
卡塔爾是一個國土面積極小的“袖珍國家”,分別與沙特阿拉伯(以下簡稱沙特)和伊朗為鄰,既與沙特“同宗同源”,又與伊朗共享大型天然氣田,因此需要在關系錯綜復雜的海灣諸強之間尋求生存空間。
為了擴大影響力,哈馬德領導卡塔爾積極參與地區和國際事務:派遣外交官支持蘇丹政府和達爾富爾地區各派之間的和平談判,調解厄立特里亞和埃塞俄比亞沖突,充當美國和阿富汗塔利班之間的協調人......
就這樣,卡塔爾逐漸承擔起“區域和平調解人”的角色,在國際政治舞臺上擁有了一席之地。
·哈馬德在位期間出席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卡塔爾不以民族、宗教、意識形態劃線,不一味地投靠大國或跟隨盟友,而是從自身利益出發,發展與世界各國的友好關系。一些國家彼此勢同水火,卻都能被卡塔爾納入朋友圈,比如美國和伊朗。
在卡塔爾舉辦的各種大型國際會議,通常以“多哈宣言”結束,使得卡塔爾首都的名字屢屢被載入史冊。哈馬德也因此被西方媒體評價為“國際會議愛好者”“外交界的搖滾明星”。
“卡塔爾將外交作為提升軟實力的重要途徑,希望超越‘小國’形象,擺脫對地區或國際勢力的依附。通過實施外交斡旋活動,卡塔爾在國際上樹立了自己的國家形象。”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丁隆說。
塔米姆,創紀錄的“80后”
2013年,61歲的哈馬德主動遜位,宣布將權力移交給兒子塔米姆。在海灣地區的阿拉伯國家,握有實權的君主通常實行終身統治,這樣的權力交接案例十分罕見。
塔米姆是哈馬德和莫扎的第二個兒子。他出生于1980年,年僅33歲就成為埃米爾,是阿拉伯國家最年輕的國家領導人。
·塔米姆(右)與父親哈馬德。
受父親影響,塔米姆有很深的體育情結,曾被埃及媒體評為“阿拉伯世界最佳體育人物”。
他還是王儲時,擔任過第十五屆多哈亞運會組委會主席。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田文林告訴《環球人物》記者,這屆亞運會是首次在阿拉伯國家舉辦,也是亞運會歷史上首次有45個國家和地區參賽,塔米姆的協調能力可見一斑。
作為埃米爾,塔米姆為發展體育事業不吝重金。
2014年,卡塔爾球隊在第二十二屆海灣杯決賽中奪冠,塔米姆獎勵每名隊員一輛路虎越野車及200萬卡塔爾里亞爾(1卡塔爾里亞爾約合1.96元人民幣),連親赴現場的每位卡塔爾球迷都獲獎5200卡塔爾里亞爾。
為了更好地進行世界杯工程建設和開發,卡塔爾成立了交付與遺產最高委員會,塔米姆擔任主席。目前,卡塔爾投入約2290億美元,遠超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的116億美元和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150億美元。
·2018年7月15日,在國際足聯主席因凡蒂諾(中)的見證下,塔米姆從俄羅斯總統普京手中接過象征2022年世界杯主辦權的足球。
塔米姆任內面臨的第一次重大考驗發生在2017年。當時,沙特、阿聯酋、巴林和埃及以卡塔爾“破壞地區安全”等為由,宣布與卡塔爾斷交,并對其實施制裁和封鎖。
面對危機,塔米姆沉著應對,通過尋找替代貿易路線和合作伙伴來減少負面影響。
他利用卡塔爾富饒的天然氣培育了復雜的友誼網絡,時任法國總統、摩洛哥國王、德國外交部長等人都曾出面呼吁解除對卡塔爾的封鎖。在軍事方面,他還與美國、俄羅斯及土耳其展開合作,從而為軍力弱小的卡塔爾爭取更多的安全保障。
塔米姆的外交態度并不強硬,但凡是損害到卡塔爾國家核心利益的,他通通予以拒絕,包括與伊朗斷絕外交關系,關閉土耳其在卡塔爾的軍事基地,關閉半島電視臺等。
去年初,沙特等國宣布與卡塔爾恢復外交關系,持續了近4年的危機終于有所緩和。塔米姆證明了他的能力。在卡塔爾,印著塔米姆肖像、寫有“榮耀的塔米姆”字樣的海報隨處可見。
·卡塔爾民眾聚集在塔米姆的肖像前以示支持。
“埃米爾固然很受歡迎,但起初你可以看到人們說‘他很年輕’或者‘他缺乏經驗’。封鎖是一場火的試煉,他終于贏得了臣民的尊重。”一名在多哈經商的法國商人說。
隨著世界杯的進行,卡塔爾的國際形象有望進一步提升。“塔米姆試圖將卡塔爾置于一個敵人盡可能少、朋友盡可能多的地方。”歐洲外交關系委員會訪問研究員辛齊亞·比安科說。
瑪雅莎,“藝術公主”
在哈馬德與莫扎的孩子中,還有一位被業界視為“當今藝術品市場上最重要的買家”。她就是塔米姆的妹妹瑪雅莎。
瑪雅莎繼承了母親豪擲千金的風格。據說,她每年購置藝術品的預算是10億美元。
2012年,瑪雅莎斥資2.5億美元購買法國畫家塞尚的《紙牌玩家》,創造了當時藝術品拍賣的最高價格。她還曾為爭取畢加索一座價值1億美元的雕像,不惜和世界頂級畫廊高古軒對簿公堂。
美國藝術家安迪·沃霍爾的《她生命中的男人》、西班牙藝術家畢加索的《抱鴿子的孩子》、英國畫家弗朗西斯·培根的《盧西恩·弗洛伊德肖像畫習作》、法國畫家保羅·高更的《你何時結婚?》……諸多世界名作,都被瑪雅莎收入囊中。
瑪雅莎喜歡介紹自己是公務員——她的官方身份是卡塔爾博物館管理機構的負責人。在藝術市場上的一擲千金,正是為本國博物館增加收藏。
·瑪雅莎在卡塔爾國家博物館外。
20多歲時,瑪雅莎從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畢業,回到卡塔爾。父親派了一項任務給她:建立一座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瑪雅莎一出手,就請來美籍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設計出兼具幾何感和伊斯蘭風格的恢弘建筑。
博物館于2008年開放,館內陳列著伊斯蘭文明橫跨10多個世紀的手稿、書籍和科學儀器。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外景。
此后,一系列博物館建成,彰顯出瑪雅莎和卡塔爾在文化領域的雄心。
今年,號稱世界最大體育博物館之一的卡塔爾奧林匹克和體育博物館開館,展品包括拳王阿里1960年羅馬奧運會奪冠時所戴的拳擊手套,F1傳奇車手舒馬赫駕駛過的賽車等。
·卡塔爾奧林匹克和體育博物館外景。
瑪雅莎還把很多藝術活動引入卡塔爾。她創立了非營利文化組織多哈電影學院,以支持阿拉伯電影的發展。2012年,她為日本藝術家村上隆舉辦了首個中東個展。
“卡塔爾是把自身視為伊斯蘭世界的一部分,要成為伊斯蘭文化與世界文化溝通的橋梁。它引入東方和西方的藝術,不僅僅是要影響卡塔爾人,更是要在伊斯蘭世界塑造一個有魅力、有吸引力甚至有領導力的形象。” 北京外國語大學阿拉伯學院院長劉欣路說。
當被問及數十年后多哈在全球藝術和文化中的重要性是否會與倫敦、紐約、巴黎一樣重要時,瑪雅莎的回答是:“這是可能的。為什么不呢?”(馮群星 朱東君)
總監制: 呂 鴻
監 制: 張建魁
主 編: 許陳靜
編 審: 蘇 睿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提供新聞線索,可發至郵箱tougao@hqrw.com.cn。)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