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物局近日發布通知,明確本市將以區為基本單元建設縣域文物主題游徑,串聯各級各類文物和文化遺產資源,激活低級別不可移動文物,鼓勵不同管理使用單位的文物資源“應開盡開”,更好滿足市民文化生活與旅游需求。
文物是不可再生資源,相比于重點文物,低級別文物主要是指市縣級和尚未定級的文物。北京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不僅有故宮、頤和園這樣驚艷世界的文化遺產,還有體量龐大的各類低級別文物資源。但此類文物數量多、分布廣、產權復雜,且大多處于偏僻之地,管理難度現實存在。長期以來,由于投入不足,日常維保不力,部分文物閑置荒廢,影響了其合理利用,難以發揮出應有的社會效能。
低級別,不等于低價值。更重要的是,很多低級別文物,其實已經和城市文化、居民記憶融為一體,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對低級別文物加以關照和利用,其實也是當前城市更新課題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守住城市文脈,需要做好家門口的文物保護。此次市文物局要求激活低級別不可移動文物,釋放了明晰信號。激活意味著開放,這對于開展文物保護其實是正向循環。如果長期封閉閑置,文物發揮不了普教功能,甚至慢慢被遺忘,保護更無從談起。開放利用得好,喚起大眾文物保護意識,才能引導人們關注歷史,弘揚傳統文化,深入感受北京這座千年古都的文化魅力。
然而,開放低級別文物資源并非易事。有些文保單位開放之前要修繕、之后要維護,人力、資金的投入缺口很大;一些文物建筑產權屬于個人、企業或是其他機構,不愿讓游客進入……可以說,文物資源開放絕不是某一個部門的事,經費保障、技術支持之外,更重要的是以服務社會公眾為出發點,形成保護和開放的良性循環。還可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與政府合作,參與低級別文物保護修繕、歷史風貌維護、旅游文創開發等保護利用全過程。此外,提升文物管護和科研能力,夯實基層文物保護力量同樣不可或缺。通過建立線上監管線下巡查機制,實現文物保護數字化監管全覆蓋,能夠更好守住文物安全底線。
低級別文物與重點文物相得益彰,京城文化古韻才能更加濃厚。讓那些在歷史長河中積淀下來的文化資源走近百姓生活,才可能更好地走向未來、走向世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