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群老人,最大年紀100歲,最小年紀88歲。他們來自河南、重慶、天津、浙江、廣西、黑龍江,平均年齡93歲,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抗美援朝參戰老兵。
七十多年前,他們大多還不到二十歲,卻已肩負起保家衛國的重任。一聲召喚,他們義無反顧,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奔赴戰場。
那一年,他們甚至來不及留下一張清晰的照片;
那一年,他們把青春融進烽火,把熱血灑向他鄉。

這么多年過去了,他們親眼見證祖國的日益強大,心中滿是驕傲與欣慰。而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心愿——想再去一次北京,再去天安門廣場看一看。
為了幫他們圓夢,一群來自北京的志愿軍后代,提前兩年策劃、三個月準備,只為讓英雄的心愿,不被歲月辜負。活動發起人何鳳蓮動情地說,她的父親也曾是一名志愿軍戰士,“做這件事,不只是為了父輩,更是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
10月24日,在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5周年紀念日前夕,這群老兵從全國各地出發,陸續抵達北京,開啟為期三天的圓夢之旅。

老兵們到達北京西站 (楊洋 崔家寧 攝)
來自重慶的95歲老兵陳鶯蕎哽咽道:“真沒想到,晚年還能再來北京,還能站在天安門廣場,還能見到這么多老戰友……就像做夢一樣,仿佛一下子年輕了五十歲。”
在他們到達之前,志愿者們悄悄準備了一份禮物——為從未拍過軍裝肖像的老兵,拍攝高清軍裝照。這一次,他們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清晰的英雄影像。

90歲抗美援朝老兵王光江與志愿者合影 (楊洋 崔家寧 攝)
老兵見面會上,他們緊緊相擁,笑聲朗朗。那一刻,時光仿佛倒流,青春仿佛歸來。
10月26日凌晨三點,天還未亮,他們已整裝出發,前往心中最神圣的地方——天安門廣場,看升旗。95歲的老兵王德明說:“不到兩點我就醒了,太激動了……終于能去天安門了。”
當五星紅旗伴隨著朝陽冉冉升起,這群白發蒼蒼的老兵,不約而同地挺直身軀,莊嚴敬禮。那一刻,他們眼中閃著光,心中涌動著無盡的自豪。

老兵們在天安門廣場合影留念 (楊洋 崔家寧 攝)
94歲的王蘭居老兵堅定地說:“五星紅旗上,有我的一滴血。我多次負傷,是一名傷殘軍人,但看到國家這么強大,人民這么幸福,一切都值得。如果還有侵略者,我照樣橫刀立馬,再上戰場!”
“圓夢了,圓夢了……”他們在天安門廣場上激動地重復著,有人數次哽咽,說不出話。
戰爭無情,但他們用生命寫就的正義與勇氣,卻跨越時光,依然熾熱。他們歷經戰火與生死,卻從未失去對生活的熱愛、對這片土地最深沉的眷戀。
今天,重陽節,讓我們一同致敬——致敬這群永遠年輕的老兵,致敬那不滅的英雄魂!
責任編輯:蔡曉慧抗美援朝,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