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上,多位參加抗戰的老戰士登上天安門城樓觀看了閱兵式。他們經歷了烽火硝煙,一生崢嶸歲月化為胸前一枚枚閃亮的勛章。
其中一位老戰士代表就是1941年入伍、有著82年黨齡的申秉宸。這位今年已是99歲高齡的新四軍老戰士走過怎樣的烽火歲月,現場觀禮又有怎樣的感受?
9月2日,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的前一晚,申秉宸老人揮毫潑墨,寫下“祖國萬歲”四個大字。
1938年徐州會戰后,家鄉淪陷,年僅十二歲的申秉宸跟著家人逃到鄉下,在當地學校讀書。在學校里,申秉宸與同學唱抗日歌曲,接受愛國主義啟蒙教育。
抗戰老兵 申秉宸:我們老師姓王,這個人的愛國主義思想還是很明確的。他告訴我們中華民族是有優秀歷史的,是個偉大的民族。但是現在遭受日本人的侵略蹂躪,不反抗是沒有出路的。他教育我們要學習愛國主義的知識,你們可以投奔游擊隊,是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是共產黨領導的。
1941年,年僅十五歲的申秉宸投筆從戎,1943年,申秉宸加入中國共產黨,后被編入新四軍第四師師部武工隊,挺進徐州外圍、蚌埠東北等邊緣區,執行武裝宣傳、發動群眾、瓦解日偽軍等敵后任務。
抗戰老兵 申秉宸:《到敵人后方去》是那時經常唱的歌曲:到敵人后方去,把鬼子趕出境!不怕雨,不怕風,包后路,出奇兵,今天收復一個村,明天收復一座城,叫鬼子顧西不顧東。
在申秉宸的記憶里,敵后工作是一場沒有硝煙卻同樣激烈的無聲戰斗。他們常常深入敵占區,將醒目的抗日標語張貼在鐵路沿線、車站墻壁乃至炮樓周圍,讓敵人時刻感受著抗日力量的存在。還常常借著夜色的掩護,潛近日偽軍的據點,或是將印著抗日主張的傳單巧妙投進營地,或是把宣傳品輕輕放進河流,讓它們順著水流漂向敵巢,動搖敵人的軍心。申秉宸還學習了日語,直接對據點內的日軍發起心理攻勢。
抗戰老兵 申秉宸:我們是新四軍,喊話以前要報個名。我們跟你談談心,你現在父母怎么樣,你給家寫信沒有,想家不想家,通過這些辦法來瓦解敵人。
申秉宸老人說,這樣的喊話常常會引來敵人的子彈回擊,但有時,短暫的槍聲過后會迎來一陣寂靜,每當這時,申秉宸心中便多了一份篤定:沉默有時就是動搖的開始。
抗戰老兵 申秉宸:敵人有的聽了以后不吭聲,就在聽你講。不吭聲我覺得他接受了。他想家,打仗覺得危險,又沒有前途,他接受我們的教育了。
為了動員更多人共同抵御外敵,他和隊友們還摸索出了獨特的“黎明喊話”策略。每天天還沒亮,趁敵人警惕性稍弱時,他們便沿著村邊的墻根輕聲喊話:“天快亮了,黑暗不會太久了。”
抗戰老兵 申秉宸:我們的一個隊分成幾個小組,你走這個巷子,我走那條路。咱們大家努力,咱們的前途光明,中國還是要勝利的。動員群眾都振作起來,團結一致,一致抗日。
新中國成立后,申秉宸先后獲得解放勛章、獨立功勛榮譽章等稱號。如今回憶起當年的烽火歲月,老人感慨,正是無數革命前輩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了現在的幸福生活。要珍惜和平,但不能幻想和平從天而降。
抗戰老兵 申秉宸:我們新中國的勝利,首先是由我們這些先烈們,以自我犧牲精神爭取過來的,他們是我們國家的脊梁。要銘記歷史,要反對戰爭,要爭取和平,熱愛和平。光熱愛不行,不能依靠妥協、祈求和平,需要有保衛和平的力量。我們國家的實力增強了,我們軍隊的現代化水平提高了,我們人民群眾的愛國主義思想也發展提高了。這就是我們的力量所在,就是保衛和平的力量。
申秉宸,九三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