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朝朝進行機器人手術操作。
“坐這里就像‘打游戲’一樣”“醫生變成了‘孫悟空’,鉆到病人的肚子里去手術了”……近日,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前,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泌尿外科的梁朝朝主任,神情自若,妙語連珠。這份從容,來源于梁朝朝30余年醫海磨礪的自信與底氣。
30多年的時光里,他為慢性前列腺炎改名,他自主研發智能無線腔鏡系統,他開展安徽首例機器人手術、5G遠程機器人輔助手術……醫海揚帆,創新不止。2024年底,首屆醫學高層次人才計劃入選者名單揭曉,梁朝朝入選“國家杰出醫師”。
全國各地患者慕名而來
2月26日上午,蚌埠患者吳春秋再次走進梁朝朝教授的門診辦公室,這一次,他的面容和前幾次比起來,明顯是輕松愉悅的。
原來,去年12月,吳春秋在安醫一附院接受了前列腺腫瘤手術,術后恢復得很不錯,這一次來復查,他特地制作了一面錦旗,上面鐫刻著一首自己寫的藏頭小詩。
“‘梁醫仁德厚,朝暮為患憂。朝至瘟魔炫,賢名萬古留’,這是我對梁教授發自內心的感謝。”吳春秋笑著說。
像吳春秋這樣經梁朝朝教授治愈的患者還有很多,他的門診總是排滿了全省乃至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求醫者。
梁朝朝教授數十年如一日,在手術臺前鉆研,在前列腺癌治療上積極探索,引入國際前沿的診療理念和技術,為眾多患者帶來生的希望。
時針撥回到十多年前,2013年,梁朝朝教授成功完成了國內第二例、華東地區第一例3D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術。這一手術的成功,為3D腹腔鏡技術在泌尿系腫瘤手術治療中的應用開辟了新的道路。此后,梁朝朝教授不斷推廣這一技術,讓眾多的患者受益。
微創技術躋身全國前列
2014年,梁朝朝教授又敏銳地察覺機器人手術的應用前景,在全國較早、安徽省率先開展了達芬奇機器人輔助下前列腺癌根治術、腎癌根治術、全膀胱切除術、腎上腺腫瘤切除術等一系列高難度手術。這些手術方式的引進與推廣,極大地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擴大了手術適應癥,使安徽省泌尿外科的手術水平邁入國內先進行列。
2023年,安醫大一附院泌尿外科成功開展了安徽省首例5G遠程機器人手術。解放軍301醫院泌尿外科張旭院士在1000余公里外的北京,通過國產精鋒機器人,遠程操作安醫大一附院機械臂開展手術,梁朝朝教授團隊全程現場協助完成手術。安徽省在手術機器人遠程開展手術領域又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遠程機器人手術的開展,讓安徽患者不用出省、甚至不用出市,就能享受知名專家手術的待遇。
緊隨其后,梁朝朝教授也為北京301醫院、哈爾濱醫大附院、浙大一附院及安徽蚌埠、安慶、阜陽等地完成機器人遠程手術。“云手術”大大節約病人的就醫成本,也更加高效,讓專家騰出更多的時間來為有需要的患者做手術。
“以前手術過后一個星期,病人還痛得嗷嗷叫,現在第二天就可以下床到處跑了。”梁朝朝教授說,這是技術為患者帶來的福音之一,創傷小,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就小,也讓一些疼痛耐受性低的高齡患者有了更多的希望。就在前幾天,一名90歲前列腺癌癥患者術后三天便出院了。
積極投身技術創新與應用
三十余年磨一劍!梁朝朝教授團隊與國內多家醫療研究中心合作,跟蹤研究30余年,最終確認白細胞數量與慢性前列腺炎之間無絕對關聯,終將Ⅲ型前列腺炎更名為“前列腺盆腔綜合征”,相關成果2020年發表于《中華泌尿外科雜志》,并且已經寫入教科書,成為中國前列腺炎診療標準,進一步在亞洲和全球推廣應用。
“這不是簡單的改名,而是能夠更準確地認識和診斷、治療這一疾病,造福患者,可以說這是我們安徽自己的貢獻。”梁朝朝自信地說。
常年站在手術臺前,梁朝朝教授堪稱一部活的手術變遷史。從開放手術到腹腔鏡微創手術,是技術的翻天覆地變化,梁朝朝教授也積極投身到技術的創新與應用當中。
他在手術中發現,傳統腹腔鏡系統存在諸多問題,比如組件線纜連接繁雜,手術準備時間長,限制手術者移動范圍,還存在污染術區和引發火災等隱患。而且國內95%的腹腔鏡系統為進口設備,價格昂貴,基層醫院難以負擔。問題,意味著機會。梁朝朝教授團隊聯合多方力量,歷經8年多、2000多個日夜的聯合攻關,逐一攻克感存算一體化芯片設計等關鍵技術,突破發達國家技術封鎖。
2020年,梁朝朝教授團隊終于自主研發出了一款僅20cm大小的無線腹腔鏡手術器械,即無線智能腔鏡系統,實現了腔鏡系統的無線化、智能化、小型化,使外科醫生擺脫了術中線纜的限制,提高了手術效率和安全性,打破了傳統腔鏡對手術室條件的高度依賴。
梁朝朝,安醫一附院泌尿外科的領軍人物,以他的醫道匠心在醫學的道路上砥礪前行,用實際行動詮釋醫者的使命與擔當,成為患者心中的希望之光。他希望能用醫術與技術造福更多患者,助力健康中國、健康安徽建設。
責任編輯:李佩藺梁朝朝,“國家杰出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