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尼法西奧畫像。
圣保羅伊匹蘭加河畔,佩德羅一世的紀念碑兩側,還有副碑和一組青銅雕像,其中一座雕像正是巴西首任首相博尼法西奧的。博尼法西奧的一生交織著貴族的榮耀、科學的求索、政治的波瀾與國家的崛起……
目睹法國大革命
發出獨立呼聲的圣保羅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從這里出發,向東南方向驅車80多公里,大約一個半小時便能抵達海港城市桑托斯。1763年6月,博尼法西奧誕生于此。
博尼法西奧的父親是葡萄牙裔貴族,母親來自圣保羅地區最具聲望的家族。這樣的家庭出身,讓博尼法西奧既繼承了葡萄牙貴族對學術的尊崇,又承襲了巴西人骨子里的務實精神。
博尼法西奧的啟蒙老師就是自己的父親,他早早跟著父親認字、學習。在桑托斯完成中小學課程后,博尼法西奧前往圣保羅接受大學預科教育。20歲那年,他遵循當時的貴族傳統,遠赴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深造。在這座葡萄牙歷史最悠久的大學里,他不僅斬獲了哲學與法學雙學位,還得以博覽群書,開始了詩歌創作。他的詩歌多聚焦于印第安文明、廢除奴隸貿易與黑奴制等主題。巴西文學評論家西爾維奧·羅梅羅說,“博尼法西奧的詩歌兼具思想性與文學性。”
1790年是博尼法西奧人生的重要節點,這一年可謂是雙喜臨門。他先是與20歲的愛爾蘭裔姑娘納西莎·埃米莉亞·奧利里喜結連理,這是一位善良溫柔的女子,十分欣賞他的才華?;楹髷翟拢直黄咸蜒勒蚊鼮闅W洲科學考察團成員,開始了長達10年的科學之旅。
他的足跡遍布法國、德國、英國、瑞典等歐洲國家,走訪了當地的礦山,加入了柏林研究協會、巴黎自然歷史協會、倫敦地質學會等多個當地組織,結交了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德國地質學家布赫等人。在英國女畫家瑪利亞·鄧達斯的記憶里,“博尼法西奧總是無所不談。人們常被他的舉止和談吐吸引,更會好奇身材瘦小的他為何總是充滿活力?!?/p>
博尼法西奧雕像。
10年歐洲行,讓博尼法西奧不僅掌握了當時最前沿的科學知識,更在科研領域取得突破——他發現10多種新礦物,其中4種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更重要的是,他在巴黎目睹法國大革命的浪潮,對歐洲社會的變革、政治思潮的涌動、經濟發展的趨勢有了全新認識,為日后改造巴西積累了寶貴的閱歷和思考。
“理想之地”
1800年,博尼法西奧返回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專門為他設立了冶金學教授一職。他在這個職位上干了6年,其間還被任命為礦山監督員,管理葡萄牙所有領地的礦山與森林。
但博尼法西奧的心中一直沒有忘記巴西。他在一次演講中動情地說:“這是一片多么適合建立偉大帝國的理想之地?。 币晃滑F代歷史學家評價道,對巴西的信念是博尼法西奧最偉大的特質。
1819年,56歲的博尼法西奧回到闊別多年的巴西。國王若昂六世想邀請他擔任科學院院長,但他沒有接受。他打算就此過上田園生活,順便探索祖國土地上豐富的自然資源,還能與友人在巴西各地進行科學旅行。可沒過多久,他就因為心系巴西命運,放棄了退休念頭,投身于政治。
1820年,葡萄牙爆發自由派領導的革命,在葡萄牙議會的強烈要求下,國王若昂六世被迫從巴西返回葡萄牙,留下兒子佩德羅在巴西做攝政王。
青年學者李武陶文告訴《環球人物》記者,葡萄牙宮廷議會掌權后,決心削減巴西自治權,甚至考慮將巴西再度降格為殖民地,并勒令佩德羅回國。博尼法西奧當時已是圣保羅省臨時政府副主席,回想起法國大革命的種種情景,深知巴西很有可能被分裂成幾個相互爭斗的小國。從1821年底開始,他數次寫信懇請佩德羅回絕葡萄牙議會的要求,明確提出獨立才是唯一出路。1822年1月,佩德羅宣布留在巴西,并于8個月后宣布巴西與葡萄牙的隸屬關系結束。
“佩德羅決定留在巴西,絕非一人之功,是諸多力量共同推動的結果,但博尼法西奧無疑是新生國家在思想上的引路人?!崩钗涮瘴恼f,“因此,人們有時會稱博尼法西奧為‘巴西之父’。2018年,巴西政府立法授予博尼法西奧‘巴西獨立庇護人’的尊稱。”
鋒芒與孤寂
佩德羅一世開始組閣,博尼法西奧被任命為首相,內政、司法與外交皆由他負責。在最初的幾個月里,皇帝與首相相處得非常融洽。博尼法西奧在國家構建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從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提出了一整套具有前瞻性的方案。
油畫《佩德羅一世加冕典禮》。
李武陶文說,政治上,博尼法西奧看到巴西獨立初期,各省猶如一盤散沙,國家面臨分裂風險,于是提出建立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明確中央與地方的職責,地方要接受中央的統一領導,以防止地方割據與權力分散。同時,博尼法西奧堅定站在君主立憲制陣營,反對民主共和制,因為他覺得當時的巴西尚不具備建立共和制的條件,唯有強有力的君主制度才能穩定社會。
經濟領域更是博尼法西奧大展拳腳的舞臺。他將矛頭直指奴隸制和土地壟斷,認為這兩種制度既違背人性,又拖累了經濟。他大膽提議逐步廢除奴隸制,禁止奴隸貿易,建立自由勞動市場;同時,針對殖民時期“賜地制”造成的土地壟斷,他主張將未開發的土地收歸國有,讓每一寸土地都發揮最大價值。這些構想動了許多大地主的“奶酪”,使博尼法西奧飽受政治打壓,但也為巴西后來的改革者指明了方向。此外,他還提出促進內陸地區發展、修建新都等創新設想——20世紀拔地而起的新首都巴西利亞,正是對博尼法西奧百年前構想的回應。
社會建設方面,博尼法西奧同樣目光深遠。自從返回巴西后,他一直在關注巴西各界的融合與國民教育問題,積極推動公共教育的普及,希望通過增加中小學、設立大學來提升國民素質。
佩德羅一世十分信任博尼法西奧,放手支持博尼法西奧去實現這些有些超前的構想。博尼法西奧一度成為巴西最具權勢的政治要人之一。
然而,政治的復雜性遠超博尼法西奧的想象,議會最終被佩德羅一世解散,博尼法西奧本人也被迫流亡法國。幾年的流亡生活中,他重拾起詩歌愛好,以筆名阿卡迪亞出版了詩集。
1829年,博尼法西奧回到巴西,重獲佩德羅一世的信任,還被任命為年幼的皇儲佩德羅二世的導師。但這段導師生涯不太順利。他被自由派視為保皇黨,又因為過去倡導廢奴與土地改革不被保守派待見,可謂兩面不是人。兩年后,博尼法西奧再度遭到政敵們的打擊,被解除了皇儲導師職務,徹底邊緣化。
佩德羅二世畫像。
1838年,被軟禁的博尼法西奧在孤獨中郁郁而終,享年75歲。臨終前,他還在修訂巴西教育改革的手稿。
博尼法西奧的一生,充滿了對巴西這片土地的深沉之愛和對理想藍圖的不懈追求。直到今天,博尼法西奧的身影也沒有離開這個國度——巴西全國多地有以他名字命名的街道、學校與建筑等,圣保羅州甚至有一座城市就叫作“若澤·博尼法西奧市”。他是歷史深處的先驅者。
《環球人物》2025全年雜志訂閱↑↑↑
博尼法西奧,巴西
聲明: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