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子俠。
1942年,敵后抗戰進入最為艱難的一年。八路軍晉冀魯豫軍區六分區司令員范子俠奔赴一線參加戰斗,在粉碎日軍“掃蕩”中壯烈殉國,年僅34歲。
報國無門辭軍職
1908年,范子俠生于江蘇豐縣一個貧苦佃農家庭,全家人辛苦一年仍食不果腹,遇到荒年只得外出乞討為生。8歲時,他在族人資助下開始讀書,好不容易讀完小學就被迫中斷學業,到一家商店當了學徒。6年后,他輾轉到福建當了兵。由于聰明又忠誠,范子俠被選送到天津東北軍隨營學校學習,后在國民黨軍中歷任連長、參謀、營長、團長等職。
九一八事變爆發之際,范子俠所在部隊正在江西參加國民黨對蘇區和紅軍的“圍剿”。在民族大義與《中國共產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占領東三省事件宣言》精神的感召下,范子俠聯合一部分青年軍官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國民黨政府卻稱“有言抗日者格殺勿論”。范子俠空有一腔熱血卻報國無門,毅然辭去軍職,決心尋找一條救國救民之路。
1933年5月,察哈爾抗日同盟軍成立,范子俠立刻聯絡舊部趕往張家口,被任命為團長。他在軍中素以驍勇著稱,雙手持槍左右開弓,彈無虛發。戰斗一旦打響,他總是身先士卒、沖鋒在前,將士們極為敬佩。
抗日同盟軍失敗后,范子俠被編入國民黨第41軍。1936年綏遠抗戰爆發,他打入蒙偽軍李守信部任營長,后成功策動偽軍金憲章師反正,沒想到反而被國民黨當局當作危險分子逮捕入獄,直到七七事變爆發才被釋放。
“真正走上革命道路”
平津失守后,范子俠奔赴華北抗日前線,以“鐵血救國,誓死抗日”為號召,聯絡一批抗日愛國青年及志士,于1937年10月13日成立抗日義勇軍,痛擊日本侵略者。
義勇軍雖取得了一定戰果,但糧彈補給非常困難。為了部隊生存,范子俠利用過去的關系獲得國民黨冀察游擊第二路第二支隊的番號。然而,他不僅沒得到實質性援助,反受到國民黨特務的監視和限制。此時,八路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向范子俠伸出援助之手,范子俠部很快發展成一支擁有3000多人、頗具實力的抗日武裝。
不久后,在日軍及國民黨頑固派壓迫下,范子俠率部開赴靠近晉冀魯豫根據地的武安、涉縣一帶。范子俠部雖名義上屬于國民黨軍系統,但他本人抗日堅決,沒有國民黨軍官的任何惡習。他要求部隊官兵一律平等,堅決廢除打罵和侮辱士兵的軍閥作風。更為可貴的是,他效法八路軍,在部隊深入進行政治建設,還親自審定頒布了《部隊政治教程》,要求嚴格執行。
劉伯承、鄧小平等129師領導非常重視對范子俠部的統戰工作,通過各級組織、借助各種關系,甚至親自向其講解抗戰形勢、宣傳中共團結抗戰主張。范子俠感慨地對部下講:“共產黨、八路軍的領導人對人肝膽相照,能使人茅塞頓開。”
平漢縱隊臂章。
國民黨頑固派視范子俠為眼中釘,千方百計要吞并該部。1939年11月20日,范子俠毅然率部投向光明,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所部改稱“八路軍平漢抗日游擊縱隊”,簡稱“平漢縱隊”。
1940年2月,范子俠來到八路軍總部,得到朱德、彭德懷等人的親切接見。總部直屬機關還專門召開隆重集會,熱烈歡迎他。
曾擔任范子俠秘書的韓寅回憶,1938年在晉察冀活動時,范子俠就萌發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念頭,并于次年秋后提出入黨請求。1939年12月,上級黨委根據范子俠的一貫表現,吸收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從一名報國無門的國民黨軍人轉變為光榮的共產黨員,范子俠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他在《興奮的回憶》一文中寫道:“我是中華民族的子孫,是黨的兒子。沒有別的,在黨的領導下永遠干下去。”
1940年5月,范子俠率部配合129師主力參加了白(圭)晉(城)鐵路破襲戰,取得輝煌戰果。此役后,平漢縱隊改編為八路軍129師新編第10旅,范子俠任旅長,下轄28、29、30團。全旅在山西榆社接受了劉伯承師長的檢閱,范子俠激動萬分:“這一年度是真正走上革命道路的年度。”
槍林彈雨中沖鋒在前
百團大戰中,八路軍組織群眾破壞日偽交通線。
百團大戰開始后,范子俠奉命率10旅擔任129師右翼縱隊。部隊在進攻正太(正定到太原)鐵路線上的桑掌橋據點時受挫,他臨時承擔起炮兵指揮官的任務,親自指導布置炮位,裝彈、瞄準、射擊的時候,跑步爬到山坡上去檢查炮彈的著落點。經過校正后,10旅的炮火準確覆蓋敵人工事,范子俠看準時機下達沖鋒命令,同時帶頭殺入敵陣,經過半個小時肉搏消滅了這股日寇。
很快,日軍瘋狂反撲,企圖一舉消滅八路軍總部和129師主力。1940年10月28日,范子俠率10旅趕到山西武鄉關家垴,參加圍殲日軍的戰斗。由于地形、火力等諸多因素限制,八路軍雖重兵包圍日軍,斃敵數百,但未能全殲該敵,自身也付出一定傷亡。日軍援軍逼近,八路軍被迫撤圍。這就是抗戰史上著名的關家垴戰斗。
當時戰況極為激烈,八路軍副總指揮彭德懷要求各級干部一律抵前指揮,他本人更是冒險進入日軍步槍射程內觀察敵情。范子俠親臨一線指揮戰斗。在前線做宣傳工作的太行劇團團長阮章競回憶當時的情景說:“槍彈很密集,范子俠毫不在乎,挺著腰板往上沖。我也學他的樣子,他卻讓我彎下腰。”
戰斗中,范子俠被日軍子彈洞穿手腕,血流不止,但仍堅守崗位不下火線。副旅長汪乃貴不得不以前線指揮部名義強行將他送到后方治療。沒幾天,傷未痊愈,范子俠即返回部隊,還風趣地說:“左腕傷口雖然流血過多,然經(錢)信忠同志神手醫治,不日當可痊愈,仍無害于執槍前線也。”
“我要死在戰場上”
1942年2月,日軍進犯太行、太岳抗日根據地。這時,范子俠已被任命為晉冀魯豫軍區六分區司令員。得知此事,他決定親率一個團迎擊來犯之敵。
2月10日晚,范子俠帶領一個連夜襲日軍功德旺據點。按說以他當時的身份,無需親身參加一線戰斗,但他認為自己重任在肩,必須在最前線指揮,這樣才能詳細掌握敵情。遇到一些同志勸阻,他笑著說:“我是不能死在床上的,我要死在戰場上。要么是被敵人打死,要么是被漢奸打死。”
戰斗進展順利,范子俠不僅攻克敵據點,還繳獲了一批軍用物資,抓了一些俘虜。次日上午9時,日軍發起進攻,范子俠立刻組織進行反擊。雙方激戰一天一夜,“敵人遭受了很大的殺傷”。12日下午,日軍被迫退出戰斗。這時,經過兩天兩夜的持續作戰,部隊已非常疲憊。范子俠命令部隊先休息,再做下一步行動。
沒想到,日軍增援騎兵突然趕到。情況萬分危急,范子俠指揮部隊沉著應戰,要求戰士們“射人先射馬”,很快便將日軍擊退。不幸的是,范子俠連中3彈,倒在血泊中。
戰士們將他抬到村里包扎、救治,可他的左肩大動脈被打斷,血流如注,簡陋的醫療條件根本無力處理。他卻鎮定如常,想的還是部隊和戰斗,向身邊干部總結:“得了這個教訓,我們該好好地整頓地方武裝,我們的地方武裝真還太差呢。”
2月12日下午6時,由于失血過多,體溫急劇下降,范子俠冷得厲害。大家立刻分頭去找柴火,準備給他烤火取暖。然而,等柴火找來,他已流盡最后一滴血。
從報國無門到令人敬仰的英雄,范子俠用生命踐行抗日決心。他犧牲后,129師師長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在《新華日報》(華北版)發表紀念文章,高度頌揚他是“模范的布爾什維克、最忠實于中華民族解放事業的戰士”。2014年,范子俠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范子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