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是流淌在血脈里的溫情絮語,是跨越時空的情感紐帶。它承載著游子的思念、父母的叮嚀、夫妻的牽掛。然而,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烽火歲月里,一封封家書的意義遠不止于此。它們更是映照民族精神、凝聚家國情懷的珍貴鏡鑒。
謝晉元:泰山鴻毛之訓,早已了然于胸
萍舟吾兄:
九日示悉,昨日上函諒達。滬戰兩月,敵軍死亡依情報所載,其數達五萬以上。現在滬作戰敵軍海陸空軍總數在廿萬以上,現尚源源增援中,以現勢觀察,滬戰縱有些微變化,決無礙整個計劃,希釋念可也。
弟十年來飽嘗憂患,一般社會人情世故,影響于個人人生觀,認識極為清楚。泰山鴻毛之訓,早已了然于胸,故常處境危難,心神亦覺泰焉,望勿以弟個人之安危為念。
維誠在目前環境下,絕對不能來漢。如蕉嶺有危險,漢口則不可以言語計矣。抗戰絕非短期可了,漢口商業中心,更非可久居之地。倘維誠屬個人行動,自較便當,以今日而論,幼民姊弟絕不能片刻無人照料也。望速將弟意轉知維誠,不論如何,絕不能輕易離開家中,切盼。
黃渡情形如何,此間何無所知,當加注意。款項只要可以寄去,必盡各種方法,遵命匯去,勿念。
岳母抵漢后,想因店鋪放棄,而內心不安。吾兄經濟情形若何?倘有困難,希函知以便設法接濟也。弟衣物此間購買方便,望勿麻煩可也。
敬祝
冬祺!
岳母大人以次敬叩安好!
中民弟
十月十八日
謝晉元(1905—1941),字中民,廣東蕉嶺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八一三”淞滬會戰中,他是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指揮者。
一個偶然的機會,筆者收藏到謝晉元的一封家書。收信人張萍舟,是謝晉元的連襟。家書寫于1937年10月18日,淞滬抗戰已進行了兩個多月,大場防線面臨失守,此時距10月26日謝晉元率部堅守四行倉庫只有短短8天。
10月26日,謝晉元奉命率部堅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掩護部隊后撤。戰斗很快打響,謝晉元寫下遺書:“晉元決心殉國,誓不輕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計,在晉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當代價。余一槍一彈,亦必與敵周旋到底!”
謝晉元率孤軍浴血奮戰了四晝夜,擊退日軍數十次進攻,給敵人以重創。四行倉庫巍然屹立。后部隊退入公共租界。部隊退入租界后,謝晉元多次拒絕了日軍的威脅利誘。1941年4月,他被日偽收買的叛兵刺殺,時年36歲。這一英勇奮戰的事跡為人傳頌,被稱為“八百壯士”(實際人數為400余人)。
(胡大勇)
謝晉元,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