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購物、誘導消費等違法違規行為嚴重損害游客權益,擾亂市場秩序。在文化和旅游部9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文化和旅游部市場管理司副司長余昌國表示,文化和旅游部將加強與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的協同配合,開展為期一年的專項整治工作,對旅游市場中存在的強迫購物問題開展全鏈條治理。
對于參團旅游中的強迫購物,相信不少人就算沒有親身經歷過,也都有所耳聞。有的導游是游覽草草結束,購物時間管夠;有的導游把游客當成“待宰羔羊”,甚至在大巴上公然威逼利誘,不買東西不讓下車。游客滿心歡喜奔赴“詩和遠方”,不料卻一腳踩中“雷和陷阱”。中消協發布的2024年“激發消費活力”維權年主題調查結果顯示,“低價旅游團暗存強制購物問題”最受關注。可以說,強迫購物已成參團旅游“牛皮癬”,讓不少人望而生畏、“敬”而遠之。這種亂象不僅嚴重損害游客權益,擾亂市場秩序,更破壞了旅游行業的整體形象和口碑,非下大力氣整治不可。
其實,針對強迫購物現象,這些年來相關部門沒少下功夫,法律法規也不斷完善,可是強迫購物現象卻屢禁不止。究其原因,還在于其背后已形成一條盤根錯節的灰色利益鏈。旅行社以低價招攬游客,然后通過購物回扣來獲取利潤;導游工資低,依靠購物提成來創收;而一些購物點則與旅行社、導游形成“宰客同盟”,通過抬高價格、以次充好來獲取暴利。在這樣的利益驅動下,強迫購物和誘導消費自然就成為“打不死的小強”,難以根除。
因此,整治強迫購物亂象,必須多管齊下、標本兼治。要嚴厲打擊違法行為,提高違法成本,對強迫購物的旅行社、導游和購物點還要依法從嚴處罰,該吊銷執照的堅決吊銷,該列入黑名單的堅決列入,形成強大震懾力。
更為重要的是,要以刮骨療傷的決心斬斷灰色利益鏈條,堅決扭轉現有的經營模式。必須嚴禁不合理的低價團,建立更透明合理的導游薪酬體系,規范旅游購物場所的經營行為,打破“高額返點”潛規則。同時,要暢通維權渠道,降低維權成本。確保游客投訴能得到快速響應且“件件有回音”,讓游客購物無后顧之憂。
旅游是幸福產業,強迫購物卻讓這份幸福打了折扣。隨著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游客需求正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徹底鏟除強迫購物這一頑疾,才能讓更多游客暢享“詩和遠方”的美好。
旅游,強迫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