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墅里面唱K/水池里面銀龍魚/我送阿叔茶具/他研磨下筆直接給我四個字/大展鴻圖……”這首名為《大展鴻圖》的中文歌曲,最近在短視頻社交平臺掀起改編二創熱潮,迅速走紅并火爆全球。7月7日,該曲的創作人兼演唱者“攬佬”,以月聽眾數突破302.2萬的成績超越周杰倫,登頂Spotify華語歌手月聽眾數第一名,該曲也進入全球飆升榜前50名。
這首“土嗨”神曲采樣經典粵劇《帝女花》的旋律,搭配孟菲斯風格的碎拍鼓機,加上魔性的舞蹈、接地氣的歌詞、病毒式的短視頻傳播,共同形成了濃郁強烈的記憶點,在幾秒鐘之內可以迅速讓人“上頭”。相比此前《科目三》的海外出圈,《大展鴻圖》在MV和歌詞內容中都加入了嶺南地域文化特色,喚起不少網友的集體記憶。
為紀念粵劇《帝女花》首演68周年,該曲團隊選擇在香港賽馬場和具有百年歷史的“蓮香樓”拍攝MV。《帝女花》在嶺南地區擁有崇高的地位,被廣為流傳和喜愛。歌詞里提到閩粵地區的日常元素和文化習俗,例如銀龍魚、茶具、賽龍舟、燒臘店、叉燒包等,讓許多網友從中找到生活和成長的記憶。同時,歌詞里的“得罪君子我看不起”“鴻運不能總是當頭”等,體現了閩粵父輩一代的傳統觀念和精神追求。
音樂沒有國界,一首歌曲能超越語言和地域獲得認同,首先是因為它源于生活、貼近生活,才能無須翻譯就獲得共情。《大展鴻圖》之所以火遍全球,除了它的“土嗨”,還在于全球網友對于中國文化的好奇心正在上升,并從中找到了直白的共鳴。即使這些富有煙火氣息的故事和文化,外國人看不懂也聽不懂,但這首歌曲帶來的二創熱潮,讓全球網友可以加入其中,盡情展示自我,形成熱烈互動,不妨被看作一種新型的國際交流方式。
也有人認為《大展鴻圖》太土,不值得傳播出去。誠然,許多流行一時的歌曲是“土到極致就是潮”,但“土嗨”并不等于低俗,一些“土嗨”歌曲其實有一種真實的生命力,反映草根群體的心聲和渴望。當短視頻平臺讓大眾擁有了表達自我和選擇文化的權利,越來越多具有平民精神和平民趣味的創作內容逐漸被推到前臺。不必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這些“土嗨”神曲,尊重流行文化的興起,才能關照時代情緒的變化。
藝術本身就是多元豐富的,“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有自己的受眾。我們的“土嗨”神曲也能走向世界,這何嘗不算一種文化自信?
《大展鴻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