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與環保,不是口號,而是每一個普通人的行動。只要我們人人都能為環保出一份力,美麗中國的畫卷定能越繪越美。
這段時間,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簡稱“蘇超”)很火爆,頻頻刷屏。
筆者注意到一個細節:“蘇超”賽后,球迷們主動撿拾垃圾、清理場館。無論是南京球迷跪地清理垃圾,還是揚州小球迷踮腳把水瓶放進垃圾袋,這些瞬間無不讓“蘇超”更有魅力。
比賽過程中,球迷們激情澎湃地為球隊加油助威,比賽結束后,大家迅速從“吶喊模式”切換到“環保行動派”——主動撿拾垃圾、清理看臺。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不是個別球迷的“加分項”,而是“蘇超”球迷的“標配”。
這種文明素養,源自江蘇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源自社會文明風氣的熏陶浸染。江蘇13個設區市全部入選全國文明城市,總數居全國前列,揚州、淮安等多地還連續獲評全國文明城市。這樣的文明沃土滋養出深厚的文化根基,進而開出“蘇超”賽場上的文明之花。
賽事組織者們也堪稱“文明推手”,不得不說,他們的引導工作做得很全面。賽前,揚州賽場循環播放《文明觀賽公約》,把“帶走垃圾,留下文明”的理念“植入”球迷心中。賽事組織者還推出“文明積分”制度,撿拾的垃圾可用于兌換賽事“周邊”產品。這種正向激勵機制,調動了球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球場的文明行為有了“甜蜜的回報”。
環衛工人們也成為見證者。為迎接“蘇超”賽事,南通市構建起“賽前3天深度清掃+賽中實時清運+賽后快速恢復”的閉環保障體系。球迷們的自覺行動讓環衛工人們的工作量大幅減少,這可把他們感動壞了。他們說,看到看臺上的垃圾少了,心里的那塊石頭也落了地。這不僅是球迷對環衛工人的尊重,更是文明與愛的“雙向奔赴”。球迷們用自己的行動,給環衛工人們送上了一份最貼心的“禮物”。
如今,“蘇超”賽場的文明現象早已“出圈”。從賽場到社會,從球迷到普通市民,文明的種子正悄悄在每個人的心中開花結果。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垃圾分類,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積極參與社區環保活動。很多社區的垃圾分類投放點,貼上了“文明觀賽,人走場凈”的標語,提醒大家“文明習慣從身邊小事做起”。這種環保意識的傳播,就像一場“文明接力賽”,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推動全社會形成良好的環保風尚,為建設美麗中國添了一抹亮色。
“蘇超”賽場的“無痕觀賽”,值得點贊。這不僅是一個賽場的故事,更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它告訴我們,文明與環保,不是口號,而是每一個普通人的行動。只要我們人人都能為環保出一份力,美麗中國的畫卷定能越繪越美。
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