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吳雨奇在北京接受《環球人物》記者采訪。(記者 侯欣穎/攝)
吳雨奇,出生于1991年,2009年考入浙江傳媒學院,2011年與同學黃逸涵創立縵圖攝影工作室,2015年創建第一家海馬體門店,目前海馬體在全國開設近600家門店。
作為海馬體的聯合創始人,吳雨奇在接受采訪時對鏡頭效果有十足的“掌控感”。拍照時,妝造、打光、布景、構圖等每個細節,她都給《環球人物》記者提出了一些建議。大家猶豫不決時,她還會從手機中找出海馬體的拍攝樣片,“這個拍攝角度能比較好的體現人物狀態,可以試試”。
從大學里的一間校園工作室起步,以一張“最美證件照”撬動市場,10多年間開設近600家門店,吳雨奇和丈夫黃逸涵把海馬體做成了中國連鎖門店最多的照相館之一。
在吳雨奇看來,“傳統攝影行業很少有連鎖品牌,因為它是‘非標交付’的服務行業,高度依賴個人審美,很難形成統一標準”,但海馬體要做的就是在不可能中蹚出一條路。
“最美證件照”風波
傳統證件照經常因為丑被吐槽,所以海馬體從誕生之初就瞄準了這個痛點,希望把代表個人“名片”的證件照拍出全新的效果。
海馬體的前身縵圖攝影是一家開在校園附近的寫真工作室。2015年,以海馬體命名的第一家門店在浙江傳媒學院創意園區正式開業,主打證件照和形象照。吳雨奇等人將拍商業寫真的思路應用在證件照業務中:首先為用戶提供化妝和服裝,拍攝完再進行修圖,希望從服飾、妝發、成片等各個方面,為證件照增加專業性和時尚感。恰好趕上社交媒體興起,“曬照片”成為趨勢,人們開始注重照片顏值,“最美證件照”的概念一炮打響。
盡管最初99元證件照的定價遠高于街邊小店,仍有大批用戶愿意為此付費。開店初期,海馬體的訂單爆滿,不僅周邊的大學生,就連遠在外地的白領也會特意到這里拍照。吳雨奇和黃逸涵看到了市場需求,將店面火速復制,開到全國。一時間,“海馬體”幾乎成為證件照的代名詞。
2020年,一名知乎博主被問到海馬體拍的證件照怎么樣時,給出答案:顏值巔峰。但這名博主也提到,這張“顏值巔峰照”與他日常素顏的狀態有一定差距。這似乎為海馬體日后遭遇的輿論危機埋下了伏筆。
2024年11月,有考研點將“禁止使用海馬體照片”寫在報名要求里。一時間,網上掀起關于海馬體照片是否修圖痕跡過重的討論。吳雨奇帶領團隊迅速做出回應:提供免費重拍“綠色通道”、免費調整照片等一系列服務。同時,她將思考重心更多放在“該如何做出改變”。“海馬體對各類證件照使用場景都有深入研究,比如法考、考研、雅思考試照,入學、入園、結婚登記照,要求都不一樣。用戶到店后可以詳細溝通需求,未來門店也會注意提醒用戶使用規范。”
那次風波后,黃逸涵開設了社交媒體賬號,將留言區完全開放,希望成為用戶提建議、發牢騷的“樹洞”。留言中,很多人關注“修圖的邊界到底在哪里”。
在海馬體杭州總部工作的修圖師們。(受訪者供圖)
吳雨奇坦言,這需要在產品風格和用戶需求間尋找平衡。黃逸涵本人是攝影師,喜歡捕捉人物最本真的神態;吳雨奇則從小就喜歡化妝技術、服飾穿搭和時尚元素,希望表達自信精致之美。“顧客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有些女生希望皮膚通透,有些女生希望皮膚小麥色,有的希望臉型流暢,有些希望輪廓有棱角。”吳雨奇說,用戶希望在成片中看到更自然且理想的自己,如果修了跟沒修一樣,也是不被接受的。
“海馬體目前把產品分為三個類型,即實用功能類、情感記錄類和個性審美類產品。針對不同類型的產品,我們在妝造、拍攝和修圖程度上都做了詳細區分。”吳雨奇說。
與消費者“共舞”
在海馬體發展過程中,吳雨奇等人不斷提及一句話——“美,是不被定義的”。
要想經營好幾百家門店,就得有標準,但攝影之美本身又是沒有統一標準的。為解決這一矛盾,早在海馬體第二家門店開張之時,吳雨奇和黃逸涵就嘗試了全新的修圖模式——所有門店拍攝的照片會被統一上傳至云端,由總部的修圖師根據產品風格和用戶需求做初步精修;之后照片會被返回門店,由門店看片師根據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再做調整。該模式再疊加全國培訓督導和線上質量品控體系,保證了全國海馬體門店的出片品質既有統一的標準,又不失個人風格。
黃逸涵把拍照過程比喻為“跳雙人舞”。他覺得可以把海馬體視為一個可以領舞的舞伴,提供基本的審美標準,同時期待消費者“共舞”,在標準之上畫龍點睛。
除了修圖過程的創新,吳雨奇還希望擺脫傳統照相館的“厚重感”,將海馬體的整體風格定義為“輕、快、簡”。早在2015年,海馬體就開發了互聯網預約系統,首創“線上預約+線下體驗”的服務模式。“傳統照相館可能需要顧客多次到店,選服裝去一次,拍攝去一次,選片再去一次,過程繁瑣。海馬體則從預約環節就讓消費者選好意向的風格,到店后經過妝造、拍攝、選片、二次修片、取片等環節,幾個小時內就能拿到成片。”吳雨奇說。
黃逸涵甚至想過要把海馬體做成像咖啡館一樣的存在,街頭巷尾抬頭可見。但為了保證服務體系和出片標準的穩定,海馬體沒有采用快速擴張的加盟形式,目前近600家門店全部是直營。
儀式感體驗無可取代
吳雨奇把與黃逸涵的最初相遇形容為“命中注定”。兩人同在浙江傳媒學院讀書,學攝影專業的吳雨奇愛好化妝,學信息管理專業的黃逸涵愛好攝影。在杭州龍井茶園,吳雨奇誤打誤撞做了黃逸涵的攝影模特。“原本定的是他拍我同學,另一名攝影師拍我,現場大家互換了模特。”吳雨奇回憶起兩人相遇過程,笑得很開心。
2024年,吳雨奇和黃逸涵在海馬體一家門店重裝開業現場。(受訪者供圖)
兩人相識一個月后就確立了戀愛關系,半年后縵圖攝影工作室成立,一個負責拍照一個負責化妝,就像天作之合。黃逸涵為吳雨奇拍的那套照片,一直擺在吳雨奇的辦公桌上。在她看來,這正是人們需要拍照的意義所在。海馬體是人腦的一個記憶中樞,是儲存和過濾記憶的器官。海馬體照相館也希望幫助用戶儲存記憶,用影像記錄生活中那些儀式感滿滿的美好瞬間。”
基于對人生重要時刻儀式感的研究,海馬體在證件照之外拓展出更廣泛的業務,包括孩子們的入園照、入學照、畢業照,圣誕照,新年照,重要節日的全家福和親子照等產品相繼推出。“我們希望海馬體能成為人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參與記錄大家人生中的重要時刻。”吳雨奇說。
記者問吳雨奇,在手機拍照越來越專業、修圖軟件越來越“傻瓜”的當下,照相館存在的意義是什么?她說,照相館不會被輕易取代的原因之一,就是線下的儀式感體驗暫時無可取代。“熱熱鬧鬧的攝影棚里,大家一起選衣服、化妝、做造型,互動拍攝,就像一種‘家庭團建’。我們提供的不只是一張簡單的照片,而是一張有情感交互的照片,一張值得永久珍藏的照片。”
聲明: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