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8日,法國巴黎,顏寧(右三)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參加“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
◎《環球人物》記者 陳娟
◎阮云天
要刻畫一個準確無誤的顏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她是實力派科學家,頭頂諸多光環。不到30歲成為清華大學最年輕博導;37歲率領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攻克困擾結構生物學界半世紀之久的難題;42歲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46歲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并榮獲“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
她身兼數職,是教授,也是深圳醫學科學院院長、深圳灣實驗室主任。一邊忙于科研育人,一邊忙于招聘人才、培養學生和科研體制探索等,致力于打破壁壘,構建醫教研產貫通之路。
她率真、灑脫甚至有些任性,微博簽名是“自由自在”。工作、科研之余,她喜歡宅著,讀書、看電影、玩微博,時不時在網上“仗義執言”,偶爾也追劇。
“榮譽”“頭銜”“標簽”始終貫穿著顏寧成長的每一步,將她一次次推到公眾面前。但無論經歷再多喧囂,一旦回到科學的世界里,她便歸于平靜。作為一名結構生物學家,她的工作相當于把生命打散、分解成一個一個的化學分子或者化學復合物,“甭管是大是小,就算一個DNA,它也是化學的,是沒有生命的,但它們組織在一起的時候,在幾十億年前,欸,它們組裝出生命了。所以到底生命是如何起源的,生命和非生命的邊界到底在哪里?”
帶著這些終極問題,顏寧在科學之路上探索著,步履不停,腳步輕盈。
普林斯頓的螢火蟲
早在童年時,顏寧就思考過類似的問題。
在北京大興一棟4層樓房里,她經常在入睡前,坐在床上,看著窗外的星空陷入遐想:宇宙外面是個什么樣子?宇宙是無窮的,什么叫做無窮?宇宙到底有沒有邊?
父親房間里有很多書,她經常拿來讀,喜歡童話故事、神話故事,“小時候讀那么多故事和小說,把我的想象力給激發出來……現在回頭想想,那時候的好奇心,可能奠定了我今天做結構生物學的最原始的基礎”。
顏寧從小就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她喜歡文學、寫作,夢想未來做一名記者,在高二分班時選擇了文科班,后來硬被班主任關儀老師拉到了理科班。在大興一中(當時叫做黃村一中),顏寧最大的收獲就是遇到了這位“啟迪心靈的榜樣”——化學老師關儀,“她個子不高,灰白短發、戴著眼鏡,總是面帶自信微笑。她告訴我們:誰說女生不擅長科學?要相信自己”。這番話在顏寧的心中埋下了一粒種子,直到多年后,她真正成為一名科學家,而且每每出現,都是自信的笑容。
在關儀老師的記憶中,顏寧“很聰明很勤奮很自律”?!邦亴幾プ×藢W習的主要環節——課堂。我常感到上課好像是給她一個人上課一樣,她聽課聚精會神,有問有答,輕松自然,課堂上把老師講的重點難點都記住了。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超過第二名100來分。”關儀回憶說。
1996年,顏寧聽從父親建議,考上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開始熱熱鬧鬧地享受起清華園里的五彩繽紛”。
大學同學、閨蜜李一諾曾寫過文章《我和顏寧這些年》,追憶兩人的清華時光:一起去食堂吃飯,一起上自習,考托福和GRE。“她每天沉迷于自己的小世界,為了她的花邊電影的選修課到處看電影,想著以后當一名娛樂記者的偉大理想?!鼻迦A大學副校長王宏偉當年是顏寧的班級輔導員,他也回憶說,顏寧一直比較“文藝”,“從來沒有想過她后來會走科研這條路”。
2000年,顏寧大學畢業前夕,當時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教的施一公到清華作報告,面試學生。顏寧因病錯過了講座,便給他寫了一封自薦信,列舉自己的諸多成績之后,直言“申請出國留學費時費錢,如果普林斯頓給offer(錄取通知),就能省下寶貴時間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施一公被這封極端非典型的申請信打動,從普林斯頓打電話面試了她。
顏寧的人生也由此發生轉折。
她至今還記得那年8月去普林斯頓大學報到時的情形?!皬臋C場坐大巴到普林斯頓,一下車,就到了一個城堡前面,有兩棵大雪松,下面有人彈吉他,螢火蟲在空中盤旋,就像一個童話世界?!?/p>
然而,現實并不像童話那般美好。第一學期,顏寧每天只睡6小時,“幾乎每天晚上都是在床上讀著論文睡著了”。在普林斯頓,讀論文是一項重要的科研訓練,要讀大量生物領域已經發表的重要論文,其中很多是經典文獻。上課時,大家一起討論,指出某篇論文的缺陷與不足。“這種訓練是我過去從來沒有過的,它教會我學會質疑??茖W沒有挑戰權威的質疑精神,就不可能有創新?!鳖亴幷f。
2004年,顏寧在普林斯頓大學讀書時的照片。2017年,她重回普林斯頓大學任教。
第二年,顏寧進入施一公實驗室,開始讀博,“這算是我正兒八經科研生涯的開始”。
顏寧(左)在實驗室做實驗。
之后大概有一年半的時間,顏寧很受挫?!拔沂亲鍪裁矗裁炊甲霾怀鰜??!倍人鐜讉€月到實驗室的一個中國學生,已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施一公經常表揚其他人,這讓她壓力倍增,一下子瘦了30斤。直到2003年1月11日,她獨立設計并歷經半年完成了一個復雜的生化實驗,施一公對她說:“你終于會做實驗了?!?/p>
“苦苦掙扎之后實驗成功那一瞬間,我突然間體會到了做科研帶來的前所未有的快樂。”顏寧說。自那之后,她完全沉浸在實驗里,科研成了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率真的、特立獨行的
2007年10月23日,顏寧入職清華大學醫學院任教。不到30歲的她,成為清華最年輕的教授、博士生導師。
一年后,在清華舉行的美國科學家詹姆斯·沃森講座上,剛剛回國的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俞立和顏寧第一次打了照面。“她穿一件紅襯衫,非常年輕,看著像個學生一樣,后來才知道那時她已經是教授了?!庇崃Α董h球人物》記者說。兩人相交多年,性情頗為投契,但也常常互相抬杠。
在俞立眼中,顏寧是率真的、特立獨行的?!霸诒本┦覂冉麩熤暗哪骋淮?,顏寧和一群資歷很深的科學家一起吃飯,那幾位都是‘大煙槍’。顏寧直接對他們說:‘你們再抽煙我就走了?!@幾位意識到她非常認真,都把煙滅了,憋著勁吃了一頓飯。”俞立自己也抽煙,顏寧曾專門跑到他辦公室門口,貼了一張寫著“被吸煙,我不干”的宣傳卡,以示提醒。
顏寧比學生大不了幾歲,常常和他們打成一片。大家印象最深的是,這位老師經常走路都哼著歌?!邦亴幚蠋熓怯谐瘹獾?、有親和力的。不忙的時候,也會帶大家去爬山、玩‘狼人殺’?!鳖亴幍膶W生、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龔欣對《環球人物》記者說。他2010年本科畢業后加入顏寧的課題組讀博、做博士后,并成為顏寧在普林斯頓的第一位博士后,一直至2019年回國組建自己的實驗室。
不過,學生想跟上顏寧的步伐得“很使勁”——她的思維非常跳躍?!八蛯W生間的交流很平等。說說笑笑,事就談下來了,問題就解決了?!庇崃⒄f,但一旦回到科研和實驗上,顏寧則“高度專注”。她曾經和學生在實驗室里比賽點晶體——把蛋白液體用移液槍滴到蓋玻片上,點成圓液滴,一共要點192下——她會“像賭王發牌”一樣鋪好玻片,槍頭“啪啪啪”越點越快。
顏寧剛回清華任教時,王宏偉覺得她“非常不循規蹈矩”。當時,在美國讀博士、做博士后的人通常會留在當地找獨立教職,“她選了與眾不同的一條路,沒有前例可循,那當然不知道這條路能不能走得通”。
結果顯而易見,顏寧走通了。
2014年,她率領的團隊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三維晶體結構,這是其他實驗室做了40年都沒做出來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布萊恩·科比爾卡曾評價它為“偉大的成就”。憑借這一成果,顏寧于次年獲得了國際蛋白質學會青年科學家獎和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并立即收到了來自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德國馬普所等世界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遞來的橄欖枝。
在清華任教10年后,顏寧又做了一個“不循規蹈矩”的決定。2017年,她受聘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消息一出就炸開了鍋:為什么要走?
“換一種環境,是為了給自己一些新的壓力,刺激自己獲得靈感,能夠在科學上取得新突破。”“生命如此短暫,要努力去擴展生命的寬度,多去經歷和體驗。”顏寧回應說。她笑稱“所謂‘落選院士負氣出走’完全是無稽之談嘛。我2016年就正式接受了普林斯頓的聘書,并在2017年5月官宣,而那年的院士選舉是在我入職普林斯頓之后呀”。
2017年,顏寧(中)和自己剛畢業的博士生在一起。
重回普林斯頓,各種重磅學術榮譽接踵而至:2019年,她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兩年后,她又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但是據她之后按選舉程序倒推,這些榮譽的提名和主要投票應該是發生在她尚在清華任教之際。
個人事業發展相對穩定之后,顏寧不必再去證明自己,也終于理解了導師施一公2008年從普林斯頓辭職回清華的心路歷程。在普林斯頓,她的啟動經費可以保證她基本不擔心實驗室運轉,招聘到的博士后都是頂尖的,所以基本可以預見到一個平順的未來。但除了科研上的挑戰能讓她興奮起來,似乎還缺了點更大的東西,讓她覺得“這一輩子值了”。顏寧再一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就在此時,2022年,深圳向顏寧拋出了橄欖枝——籌辦深圳醫學科學院并擔任創始院長。她毫不猶豫地接下了,“我麻溜地就向普林斯頓大學遞交了辭職申請”,“我很希望能將這份幸運復制延伸,讓更多的年輕人也能持續享受到同樣的幸運”。
保持“老樣子”
顏寧曾在公開場合講過自己有3個職業夢想:一是回到母校清華任教;二是等做出有世界影響力的成果后,被普林斯頓大學請回去任教;三是打造一個平臺,去支持更多優秀的學者,應對人類面對的各種健康威脅,發掘、挑戰生物醫學難題,做出原創突破,回饋社會。
前兩個夢想都比預期早10年實現,如今,第三個夢想也在路上。
院長一職,意味著顏寧不僅做科研,還要承擔管理工作。她有壓力但也不畏懼,甚至開玩笑說,“雖然沒有行政履歷,但我好歹在清華和普林斯頓都做過學生會主席,從小還是大隊長出身”。
回國后的第二年,2023年底,顏寧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這一年,她才46歲。
2023年12月,顏寧參加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頒證儀式。
“我自認為是因為我非常的幸運,我始終處在了最適合做科研的環境里?!睂τ诋斶x院士,顏寧保持著一顆平常心。2024年,她被邀請到武漢大學做講座。提問環節,一名學生略帶緊張地說,“顏寧院士,請問……”顏寧立馬打斷她,笑著說:“叫顏寧老師吧,我難受死了?!?/p>
有趣的是講座前,顏寧還在微博上喊話武大的同學:“顏老師字太丑,從來不簽名。至于合影嘛,人太多的時候避免擁堵,就盡量避免了哈?!彼恢被钴S在社交媒體上,早年自稱“網癮少女”和“業務不太熟練的娛樂博主”。
到深圳后的這些年,顏寧和俞立保持著頻繁的聯系。在俞立看來,顏寧一直保持“老樣子”,“說話還是高度跳躍且有趣,對科研保持著熱情”。
“Aim High(志存高遠)”一直是顏寧的追求。“最近她的科研在轉型,”俞立說,“她從荷塘里打了水,過濾后放在電子顯微鏡下研究,探究奇妙未知的結構,推導這個東西從哪種生物來、有什么生物學功能……這是完全不一樣的科研思路。”顏寧不喜歡重復過去,“我們研究從細雨、白雪、深海、太空等等不同的領域采集樣本,探索‘生命暗物質’——生命世界里還有大量的分子是我們不知道的,是結構生物學和AI等現有手段無能為力的”。
無論落腳在哪里,行至哪個階段,科學家顏寧總會給科研留有一方地,“單純地、簡單地做好科研就行”。她常常會想起當年在普林斯頓施一公實驗室時,有兩位來自清華的師兄,每當夜幕降臨,3個人用小音箱放著中文老歌,就著旋律各自做各自的實驗,“那感覺可好了”。
聲明: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