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譚婷為聽障者提供法律咨詢。
受訪者供圖
“你之前想起訴,怎么又選擇撤訴了?”在位于重慶大渡口區的華代律師事務所里,90后聽障律師譚婷雙手翻飛,關切地詢問當事人。
在中國,有2700多萬聽力殘疾人。作為我國首名通過司法考試的聽障律師,譚婷既精通法律又善于與聽障群體溝通,把法律條文轉化為他們“聽得懂”的家常話,積極守護聽障群體的合法權益。
譚婷出生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8歲那年,一場醫療事故讓她喪失了聽力,語言能力也逐漸退化。譚婷抓住在四川樂山市特殊教育學校學習的機會,克服重重困難,以優異成績叩開重慶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專業的大門,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2017年大學畢業時,譚婷偶然得知重慶華代律師事務所招聘聽障大學生擔任助理。“很多聽障人士有法律服務需求,但不好溝通,我們希望招聘聽障助理,更好地幫助他們。”律所負責人說。
譚婷因此跨入法律行業。“聽障人士打官司就像被困在玻璃房,看得見外面卻發不出聲,我要幫助他們推開這道玻璃門!”她暗下決心。
入職之初,為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她像海綿一樣吸收法律知識,并以通過司法考試為目標鞭策自己。
備考之路異常艱辛:30分鐘的法律授課視頻,譚婷需反復暫停、記錄字幕,耗時3小時才能消化;專業術語如密林藤蔓,僅“不可抗力”一詞就琢磨整晚。3年間,她每天學習超12小時,筆記“等身”。
屢敗屢戰,2020年,譚婷第三次參加司法考試時終于通過。而后譚婷又決定再次挑戰自己——恢復說話能力。
20多歲的譚婷就像嬰兒一樣咿呀學語,學習視頻模仿發音,勇敢地和路人說話,通過對方反應判斷自己發音是否正確。同時,通過語音轉換軟件,她反復練習發音,一遍遍地提高發音準確度,與普通人交流也愈發順暢。
既懂法律又懂手語,譚婷充分發揮優勢錯位發展,一邊說話一邊打手語,制作普法短視頻,向聽障群體宣傳法律知識。“婚姻遭家暴怎么取證?”“被欠薪怎樣維權?”她的普法短視頻很受歡迎,累計播放超百萬次。
繁忙的線上線下咨詢隨之而來:一名聽障者遭遇搶劫卻因溝通障礙無法報案,譚婷連夜協助整理材料,幫助警方立案;還有的遭遇欠債不還,因被威脅而不敢討要,她鼓勵對方通過訴訟維權并勝訴……幾年下來,她幫助過的聽障者多達5000名。
近幾年,譚婷多了新身份——西南政法大學卓越公共法律服務人才實驗班外聘教師,參與培養一批既懂法律又會手語的復合型法律人才,目前已有30多人畢業。課堂上,她不僅傳授手語技能,更剖析聽障群體思維方式,用“星星之火”去點亮“無聲世界”。
“我想告訴和我一樣的朋友,不要因為聽障而給人生設限,真正限制我們的,只有內心的障礙。”譚婷說。
譚婷,聽障律師,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