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央華戲劇大型文化文旅融合項目《江南·十二場歡聚》在京舉行發布會。活動由央華戲劇、大麥Mailive、優酷、吳江文旅集團共同主辦,中國戲劇家協會民營戲劇工作委員會聯合主辦。發布會由主持人張越和演員于曉光聯合主持。
中國戲劇家協會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王春梅,蘇州市吳江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戴丹,中國戲劇家協會活動管理處處長馬曉麗,大麥總裁何弭,央華戲劇總經理闞凌云,耀萊影業董事長蔡敏,《人物》雜志CEO張寒,舞蹈家劉巖以及綜藝中各門類藝術家班主任凱麗、韋唯、徐俐、張亮、任哲、劉菲,央華戲劇藝術總監王可然等嘉賓到場。
立足戲劇的訓練方法
《江南·十二場歡聚》是一部“三位一體”的大型文化文旅融合項目,由一檔季播綜藝、一部以綜藝選拔出的選手為主要演員班底的歌舞舞臺大戲,以及在綜藝拍攝過程中開發出的本地文旅消費內容,三部分有機統一構成的文化表達和文旅生成的綜合作品。
《江南·十二場歡聚》旨在培育文藝新質生產力中,立足戲的專業訓練和傳統及美學養育的學習型演員團隊,由王可然、何弭、黃昌勇、闞凌云擔任總策劃人。
在這場“歡聚”中,預計10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選手將在吳江學習感受以江南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開展為期約4個月的學習,接受表演培訓、情感表達、肢體語言、聲音訓練等不同主題的學習。選手從“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切入,從古“垂虹別意”到今費孝通“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明智慧為著力點,全方位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立志成為新時代學習型演員。
“戲以及戲劇”是一切有表達方案的娛樂形態的基礎表達手段,戲劇的訓練是所有表達和表演人才綜合的最完整的訓練方案。《江南·十二場歡聚》是一檔圍繞“戲”“表演”和“學習”的綜藝,立足于戲劇的訓練方法,面向戲劇、影視、綜藝、游戲及廣闊的空間,立志于培育學習型演員。
“寓教于樂”的落地實現
據央華戲劇藝術總監、節目總策劃、總導演王可然介紹,《江南·十二場歡聚》不是專門為戲劇培育戲劇演員,而是以全方案的方式培育學習型新演員團隊。其中,戲劇的工作手段,聲臺形表,傳統文化的美學課程,守法懂法的現代公民意識,熱愛家鄉、熱愛人民,踐行人生的社會學體驗,都將穿插貫穿于節目的始終。“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江南·十二場歡聚》的特色也正在于,這是一檔將最大的娛樂和愉悅附著于學習的生動行動之中的綜藝,“寓教于樂”的落地實現,在提升公眾對文化藝術關注與熱情的同時,推動文藝新質生產力以戲劇為起點的傳承與創新發展。
王春梅在現場表示,央華戲劇在戲劇創作、生產中不斷發掘文化價值與市場需求的關系,作品中不僅展現了戲劇藝術的無限魅力,更以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思考講述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滿足人民的文化需求。《江南·十二場歡聚》項目是新質生產力中培育學習型演員的文旅創新產品,將有助于推出優秀的戲劇作品和人才,培養青年觀眾,擴大戲劇影響力,為戲劇創作打開更為廣闊的創新空間,推動戲劇事業健康發展。
戴丹在現場表示,作為項目承載地,吳江有如水般靈動秀美的環境,如絲般溫潤富庶的產業,如詩般婉約動人的文化。《江南·十二場歡聚》項目將以吳江垂虹文化為原點,有機串聯吳江各類文旅要素,透過衣、食、住(筑)、行等,全方位展示吳江、蘇州乃至整個江南地區的文化風采,為吳江城市煥新和品質提升注入文化領域的新質生產力。
何弭在現場表示,《江南·十二場歡聚》里面有一個重要的核心,培育新的學習型演員,“可然導演經常講,在新質生產力下的學習型演員,這樣的觀點我們特別認可,所以我們希望跟央華、各位合作伙伴、劇作家一起,基于江南吳江,呈現出一臺經典的、可以永遠存續流傳的項目。”
文旅結合的新體驗
在12場考核之后,最終節目選拔出的二十余位優秀選手將參與歌舞大戲《江南·十二場歡聚》的演出歌舞大戲。在整體結構上,《江南·十二場歡聚》立足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衣食住行”,以傳統文化為基石,用戲劇的手段,在舞臺上打造出中國文人一次跨時空的戲劇歡聚。劇中,從計成等文人墨客到費孝通的姐姐“費達生”,自古至今,以歷史人物的才華為外衣,以熱愛鄉土的情懷和心懷天下的理念為內核,附著在戲劇行動中,全劇體現了中國文化和發展的文明群像,構建出屬于他們的故事脈絡,演繹出一部國風大戲。此外,在以歌舞大戲為大綱的基礎上,主要演員為基礎陣容,《江南·十二場歡聚》還將計劃拍攝成相關劇集。
對于選擇吳江作為綜藝拍攝地的原因,央華戲劇藝術總監、節目總策劃、總導演王可然表示,他在經過了長達數月的考察之后發現,吳江的衣食住行代表了千年來人民努力生存的證據、美學提升的努力形態,是中華文明的踐行、濟世利民的標志。通過綜藝和歌舞大戲《江南·十二場歡聚》的聯動,也將帶動當地文化旅游和體驗的新機遇,實現高度消費和文化文旅場景內容的結合。
正如王可然所說,無論綜藝還是影視包括AR與游戲,當下與過往的一切娛樂形態都立足于“戲”的構架和表達,沒有“戲”就抓不住觀眾。影視劇、網劇、長短視頻中演員訓練的底子都是對“戲”分寸感的再現,對“戲”真誠和技術化的表達。這也是舞臺劇、綜藝以及吸引公眾來到文旅區歡聚消費的專業原點。《江南·十二場歡聚》的綜藝以及舞臺劇依據歷史長河中名人志士的行動,構建出各種培育演員的文化基礎和專業基礎。“聲、臺、形、表”都圍繞著這些故事和行動去設計,對演員們滲透出文化和專業之間的關系。而這一過程的傳遞與表達也將相應帶來文化旅游和文化體驗的機遇。
聲明: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我要糾錯